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业要实关键在于真抓实干
深化全民普法 服务全面小康
论点摘编
从三点入手抓好作风建设
凝聚共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雁过拔毛”式的腐败问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共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席会平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我们党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发展目标,彰显了社会核心理念,确立了公民基本遵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建设相衔接,大力弘扬这些思想、理念、精神,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内容中,爱国是重中之重。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在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都把爱国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敬业是针对公民职业道德方面的核心要求。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早在《礼记》中就有“敬业乐群”之说,《论语》中也有“敬事而信”“执事敬”之说。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指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简单来说,敬业就是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

诚信是华夏民族崇尚的品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了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友善是待人心平气和,谦虚有礼,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中国人讲“行善积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与人为善,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友善是爱心的外化,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友善待人,别人就会友善待他。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