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3上一版
 
文韬武略忆元结
崇正书院的前世今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韬武略忆元结

元结
后人为纪念元结,依傍鲁山县城北的元结墓修建了元公庙。
元结编《箧中集》局部
 

●叶剑秀

“从鲁山这块灵秀之地出发,带着无限的崇尚和敬仰,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走入大唐,让我们翻开岁月的华章,去追忆文韬武略的英贤元结,重温他灿烂辉煌的人生经典。

元结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他是一位极富正义感,关心国家安危的杰出政治家,也是一位关注庶民疾苦的文学家。”

●“元道州”“元容州”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元子,河南鲁山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道州刺史、容州刺史、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等职。因清德卓行,忧国忧民,诚信化人,勇冠谋略,政声俱佳,史称“元道州”“元容州”。

玄宗开元七年,元结生于河南鲁山商余山,少时“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岁始知书”,师从族兄、一代廉吏元德秀十年。29岁时,赴长安应试,立志报国。当时因奸佞当权,舞弊考试,使各地人才无一入选,元结愤然回到鲁山,归隐静养,耕作习文。天宝十二年,元结36岁再次应举并中进士,后又返乡,回到鲁山商余山赋闲,等候朝廷授官。

在元结静居家乡之时,安史之乱祸及中原。为免遭叛军的骚扰和屠杀,无职无权的元结先后率领家族迁至湖北省大冶的猗玗洞及江西省瑞昌的瀼溪,在那里耕田垂钓,读书避乱,并与邻里百姓结下了“我尝有匮乏,邻里能相分。我尝有不安,邻里能相存”的深情厚谊。

乾元二年九月,唐王朝与安史叛军相持苦斗之际,受国子司业苏源明举荐,肃宗速召元结进京询问兵事,元结献上《时议》三篇,言辞虽然尖锐,但由于他巧妙地以灵武即位时的创业宏图激励肃宗,受到皇上赏识,提拔元结为右金吾兵曹参军,代理监察御史,令他到前线带兵平乱。

元结受命,迅速在唐、邓、汝、蔡四州招募义勇军,训练士卒,研究兵法。元结以民族大义为重,劝抚收编了高晃等人率领的“山棚”起义军,使手下队伍扩编至五千余人。元结先后率部扼守战略要地泌阳(今河南省泌阳县)数月,经过大小百余战,有效地阻遏了史思明的叛军,保全十五座城市,为扭转南方战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因平乱有功,元结升为监察御史。

元结在荆南代理节度使时,任职八个多月,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代宗广德元年,岭南溪洞和西原的少数民族,因不堪政府的压迫而起义,猛烈攻打州、县,形势危急。代宗速下诏任元结为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刺史(管理五县)。元结接到公文,立马动身赴任的时候,道州已被起义军攻破。

元结辗转崎岖山路,延至次年五月方才到任。道州原是有四万余户的都市,元结到任时已是户不足四千、人十不存一、残垣断壁、荒芜凋敝、混乱不堪的景象。经过一段时间走街串户的察访,严重的灾情更让元结痛心疾首。上任不到五十天,公案上就堆起了二百多封催征税赋的公文。封封标明“失其限者,罪至贬削”。元结冒着丢官或被降罪的危险,舍身为民请命,请求免去道州百姓历年积欠的赋税获准。元结勤政为民,招致了结党营私、横征暴敛的宰相元载一伙的不满和忌恨,终在代宗永泰元年夏,将元结罢免。

代宗永泰二年春,元结奉命再为道州刺史。两年多下来,元结采取一系列救世安民的措施,道州渐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元结行将离任时,沿途老百姓长跪不起,哭泣声淹,央求他继续留任,并联合向皇帝上书,请求为其建祠立碑。道州多处建祠,缅怀功德。自阳城始,于州衙傍专僻一街,名次山街,至今犹存。

代宗大历三年,元结调任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兼本管经略使和容州都督职衔。当时的容州,由于受安史之乱影响,加之横征暴敛,容州之瑶民纷纷聚首联合,奋起反抗,攻占容州达十余年之久。元结受命于危难之际,不顾疾病缠身,义无反顾赴任。元结到任,面对容州的复杂形势,在走访调查缜密思考后,一改历任经略使对少数民族同胞惯用武力讨伐的高压政策,而是采用了抚慰劝励的方略。

元结饱读诗书,胆识过人,不仅精通为将之道,还熟知为人之道。他怀着一个安定团结的良好愿望,怀着一腔感天动地的悲悯情怀,不带兵刃,独身深入山区瑶寨,会见瑶族首领,晓以大义,劝勉抚慰,歃血为盟,以心换心。“六旬而八州定”,短短六十日,八个州就恢复了安定。这便是历史记载的“身谕蛮豪,绥定诸州,民乐其教,立碑颂德”。

元结在容州任职一年,于代宗大历四年夏,因母亲逝世需扶柩回故乡守孝而离职。元结离开,全城民众纷纷涌进节度府泪求他留任。元结离开容州后,民众自发捐款为其树碑立传,碑址遗存,现今完好。

代宗大历七年四月,元结守孝期满,奉召进京接受皇帝加授新职之时,不幸病逝于长安,享年五十四岁。

元结亡故后,灵柩被运回故土,安葬在河南省鲁山县梁洼镇青条岭下。好友颜真卿作《元结墓碑铭》,碑文评价:“率性方直,秉心真纯。见危不浼,临难遗身。侃侃令德,今之古人。”

●“次山之文不可不读”

元结的另一个人生亮点,便是文学成就。

元结青年时期已目睹了百姓溺毙、庐舍漂没的惨象,目击朝野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四伏,后来又亲历安史之乱,因此他提倡写作讽喻一类诗篇,企求诗歌能对社会产生补偏救弊作用。

元结的诗歌力求摆脱节律束缚,不事雕饰,绝少使用典故。既不同于盛唐时李白的夸张豪放,又不同于晚唐杜甫的怨天悯人呼天号地,元结心中深藏民众意识,与潮流士大夫的风花雪月不甚相同。

故此,元结的诗歌创作,反映民生疾苦,质朴醇厚、情感激愤、笔锋犀利,语言上多自民间口语提炼而来。他极力反对陈言,务去冷字僻词,力求浅显易懂,韵脚也较轻松自然,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堪为现实主义典范。代表作《贼退示官吏》和《舂陵行》两首诗章,被欧阳修赞其为“笔力雄健,意气超拔”,诗圣杜甫诗赞“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孔德先生在《元次山评传及年谱》中称,“次山虽好古,学古,不同于俗。而其文章亦有充分表现其时代精神者”,“具见次山经世之志”,“而悯时忧国,忠君爱民,保全都邑,抚绥流亡,有助于当时,非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诸诗人可比。”

孙望先生的《元结评传》则说:“元结在文学创作上反对绮靡浮华而提倡淳朴淡泊的作风。他是继陈子昂而起的在文学观点与创作实践上发展着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勇猛战士。”元结抨击专写毫无社会意义的风花雪月与男女之情的颓废倾向以及“极貌写物”“喜尚形似”的模拟因袭的风气。

李商隐为其文集作序说:“次山之作,其绵远长大,以自然为祖,元气为根,变化移易之”,“其文危苦、激切、悲忧、酸伤”,并把元结提到与孔子比肩的地步,足见元结的影响力之巨大。后来史学界把元结看作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称赞其上继王勃、陈子昂而起,中与杜甫并肩努力,后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开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功绩。

有史评家把元结的散文与柳宗元的散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柳文简古、尚奇、理趣的特色实际上源于次山。

郑板桥在其《衙中寄友人书》中道:“次山之文不可不读,次山为人不可不学。”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文学史中,以元结为先锋,韩愈、柳宗元为主将的除旧布新的散文运动,对当时片面追求华丽辞藻,故弄玄虚,晦涩难懂的文风,的确起到了一种很大的冲击作用,它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视角更加贴近自然和民生,文体更易为劳苦大众喜闻乐见,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元结的游记体散文,也如他的其他诗文一样,以高古简约、平和清淡的风格构筑了其作品的美学基调,但又因其过分地学用古语,过分地强调政治教化,使其走入另一极端之境而影响了他部分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效果。

元结是一位极具诗文造诣、有独特深邃思想、有刚烈而幽默个性的文学家,可惜他英年早逝,未得充分施展,令人惋惜。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