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秋收
受伤的老鹰
白龟湖晚霞
为屠呦呦获奖叫好
拾豆芽儿
致未来女儿的一封信
弘道养正
人到中年,该打多少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豆芽儿

 

●梁永刚

在童年的记忆中,收罢秋庄稼天气便开始转凉,淅淅沥沥的秋雨一场接着一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随着天降甘露,散落在豆地里和打麦场上的黄豆经过雨水的浸泡,圆滚滚的身体发胖了,风一吹,顶破了薄薄的一层豆膜,冒出了水灵灵鲜嫩嫩的芽儿。此时正是挎着竹篮去捡拾豆芽儿的好时候。这种豆芽儿很受乡亲们青睐,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拾豆芽儿当去打麦场。过去,打麦场村村都有,用途很广,夏季打麦,秋季打玉米、打黄豆。那时候还没有脱粒机,黄豆从地里收割后用架子车拉到打麦场上,摊开,晒干后用牛拉着石磙碾压,但即便是反复碾压数遍仍有不少黄豆被裹在豆秆里。用簸箕把黄豆簸得干干净净后装进鱼皮袋子,再用荆叉挑着豆秆堆成垛,如此一抖擞,藏在里面的黄豆便掉出来了,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豆秆垛的四周。几场秋雨过后,满地都是胖乎乎、惹人喜爱的豆芽儿,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人。

除了打麦场,黄豆地里豆芽儿也多。老家依山傍水,村子西南有一块肥沃且平整的地,祖祖辈辈称之为“大块地”,村民们的芝麻、黄豆、绿豆等经济作物几乎都种在那里。成熟后的黄豆急于挣脱豆荚的束缚,火辣辣的阳光一晒,热风再一刮,豆荚炸开后黄豆便滚落出来。一大片的黄豆从收割到装车,已经让人疲惫不堪了,没人顾得上去捡拾那些散落的黄豆。

一场雨过后,天刚放晴,门前屋后的婶子大娘们便站在门外喊母亲去拾豆芽儿。母亲一边应着,一边停下手里的活儿,伸手把房檐下挂着的竹篮取下来,忙不迭地走出门。由于是雨天,我们这些孩子待在家里憋闷得心急火燎,一看大人们要去地里拾豆芽儿,便也想出去撒撒欢儿,于是一窝蜂般紧跟在后面,蹦蹦跳跳向村子前面的打麦场走去。雨过天晴,清新湿润的空气混杂着泥土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偌大的打麦场里堆放着一个个豆秆垛,经过雨水的冲刷,远远看上去是一团团耀眼的金黄。一路说笑着,不知不觉就来到麦场,大伙四散开来,三三两两蹲在豆秆垛旁,低头仔细搜寻着,小心翼翼捡拾着。这边捡干净了,再挪动到一个新地方,蹲久了,一些爱开玩笑的婶子顺嘴说出几句俏皮话,惹得众人笑作一团,顿时腰不酸,手也不累了。看看竹篮里的豆芽儿已经盖住了篮底,大家仍不满足,于是又向村子西南的黄豆地进发。在豆地里捡豆芽儿远没有麦场里轻松惬意,由于豆芽儿埋在枯枝败叶里,需要扒开才能看到,很是考验耐心和细心。小孩子玩性大,总是心不在焉,看到蛐蛐和蚂蚱就大呼小叫扑过去,玩个没完没了。孩子们都赤着脚,大人们怕尖利的豆茬扎伤脚,干脆不让我们在地里拾豆芽儿了。我们欢呼雀跃着,一溜烟跑到地边的土路上玩泥巴,一直到大人们的喊声响起,才兴冲冲地提着盛满豆芽儿的竹篮回家去。

回到家里,母亲舀满满一盆清水,将竹篮里的豆芽儿倒进去,一遍遍淘洗,一点点择净。再把葱、姜、蒜、花椒、辣椒等作料切好,往锅台里添柴生火,灶膛里的火熊熊燃起,大黑锅里嗞嗞冒烟,倒油、放葱姜蒜等作料爆炒黄豆芽儿,不多时,简陋的灶房里便飘出一阵勾人食欲的菜香。菜炒熟后被扣在大黑锅里保温,母亲又招呼我在灶房外支起鏊子,从门外抱回来一些玉米秆烧锅,随着袅袅炊烟在院子里升腾,母亲烙好七八张烙馍,虽然一半是白面一半是玉米面,但仍馋得我直流口水。开饭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烙馍卷豆芽儿,香喷喷,脆生生,烙馍的柔韧和筋道搭上豆芽儿的清爽和醇香,简直就是绝配。大口咀嚼着,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快朵颐,以至于手中的烙馍卷儿吃完了仍是意犹未尽,唇齿留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