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能忘却的纪念
战马驮回的新娘
踏浪
自度词
葡萄架上的秋色
风流古人咏秋雨
我们家的“教师团”
散文受追捧的奥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文受追捧的奥秘
——读苗四海新书《晴窗随笔》
 

●韩向东

酷暑中,读完中国作协会员、市作协秘书长苗四海的《晴窗随笔》,推开窗,飘来清凉的太阳雨,窗前的石榴树轻轻摇曳,清风阵阵,一如我读完《晴窗随笔》的心境。

很久都没有读文学书了。同济大学出版社新出的这本书,第一眼就抓住了我。

《晴窗随笔》是作者的第三部禅意散文集。未出版时,读者预定千余册,出版后,读者纷纷买来赠人,多家杂志连载。在散文、诗歌书籍市场萎缩的今天,为何他能创出佳绩?

首先,知识渊博,视野独特,格调清新。作者自幼研读经典和中西哲学,从事过医生、记者等职业,厚实的积淀,丰富的阅历,能把凡俗生活,经传统文化视野加以透视,化作清风明月、禅意哲思,让人耳目一新,块垒顿消。譬如,面对痛苦,他在《转眼看人间》文里说: “痛苦如粗糙的石头,擦亮了我们智慧的火花”;面对热衷炒作的时代,他在《寂寞三昧》文中,道出寂寞可以让人成才、让人体察到“心远地自偏”的闲静之美,让人优雅从容。作者以超然的微笑,注视着红尘,清雅敦厚、收放自如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无处不在的诗词、偈子、典故,如秋阳春风、月光清泉,抚慰心灵,让人在宁静中感动,在感动中沉思……因此,在著名作家二月河、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和海内外读者对他文章的评论中,最多的就是睿智、清凉、滋润心灵这几个关键词。

其次,他承贯古今,不拘一格,糅合传统散文和现代小品文、小说的文笔特长,造就了叙事生动,立意深刻,富有冲击力的特点。《哭泣的人参》里,懂中医的老农,自种人参,为半瘫鳏夫免费供药三年,为坚其信念,伪称是儿子孝敬自己的,15棵人参成为鳏夫生的希望。老农殁后,鳏夫赶来,跪在灵前,抖抖索索掏出积攒很久的十几元散碎钱,坚持要付一次“药费”,为“老哥哥”买纸送行。小说般生动的细节,现代散文的柔美抒情,小品文般戛然而止的余韵,有机相融,把医患真情烘托得逼真感人。然而,作者没有沉溺于情与爱的描摹,试图在更高层面上反思生命,使文章焕发出夺目光彩。如《稚子的天空》里,当他拖着病体,为晚会连续站立摄像三小时,非常疲惫,渴望有人帮忙带走部分设备时,晚会前求他多留镜头的人们,随着晚会结束,纷纷漠然走过,只有五岁的小女儿,看他累得脸色发黑,蹒跚着帮他拿杯子,努力拖凳子,让他体验到什么是纯真的爱。进而引导人们反思:建立在利益交换上的爱是多么脆弱。不弃不离,清净无求的爱,才让人永远怀恋。

最后,因了传统文化熏陶,作者沉静、超然地剥离了附着在生命上的经验化、情绪化体验,把生命的本来还原给读者,让人对熟视的事物,产生新颖的阅读体会。如给父母迁坟时,他写道:“墓穴里只剩两颗有黑洞洞眼眶的头颅,浸满了泥。”(《年关》),不动声色的白描,让读者唏嘘不已;在卫校解剖大楼前,作者“亲眼见到老师们快乐的蚂蚁般既兴奋又慌张地从外边拉来几具新鲜尸体”(《听荷》),此情此境,又让读者哑然失笑。读后,对他的“生死如飘蓬,且行且珍惜”的结论,产生刻骨铭心的体悟。

作者认为,文学、科学、哲学、宗教,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启迪人们反思自我和世界的途径。人,不能囿于固有知识,而失去拓展智慧的良机。“五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八万里行路,无非饮食男女。”这,难道就应该是人类的全部吗?正如二月河评价的那样,茫茫红尘里,地儿(作者笔名)以禅意悠然的笔,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他的散文……着重于从文化和哲学高度,对现实生活、人类心灵沉疴进行剖析,用传统文化精髓和充满灵性的感悟,启迪读者去正确认知自我和环境……进而立足现实,忘我包容,奋发有为,创造出和谐、富足、安宁的生活。笔锋落处,处处闪耀着理性的光芒、智慧的人生拷问、求索和健康的人性之美。”(二月河《地儿散文断想》)

纵览《晴窗随笔》,它如一盏心灯,让读者得到智慧,泠泠自省。书写至这个程度,也算一种境界吧。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