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春去春回说春风
又闻槐花香
四月
乡井
多读经典 开卷有益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读经典 开卷有益

 

陈鲁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读书日的目的是号召全社会人人读书,让图书成为生活必需品,让读书成为人生一部分,简言之就是倡导这样一种风气:读书好、读好书。

读书好几乎没有争议,即便不读书的人也不否认读书的好处。读好书就有意见分歧了,对好书的定义历来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依我管见,所谓好书,至少要具备三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若按这三个标准衡量,古今中外那些经典书最为接近。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 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知识。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同时也是最有价值的书,尤其是那些有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譬如《四书》《五经》《史记》《唐诗三百首》《资治通鉴》及四大名著、鲁迅作品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经典;《荷马史诗》《悲惨世界》《忏悔录》《战争与和平》《资本论》《物种起源》等,是外国的历史文化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首先,读经典可以广博见识。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就是穷毕生之力,也难以博览其万一,而读经典就是一个捷径。因为经典是知识含量最多、见地最高的著作,而众多其他书籍无非都是对经典的诠释、延伸、重复、解读,所以熟读一本经典比读一万本普通书籍都要有价值。北宋丞相赵普就有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要想尽可能多地获取权威的学识和见解,想做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读经典肯定是事半功倍之举。

读经典还可以闻道明理。经典多是载道说理之作,是那些历史文化巨人终生之学的理性积淀。读经典,就如同与巨人当面交流,接受教诲,如能多读勤思, 勇于践行,则会受用无穷。譬如,读《论语》《孟子》,可悟出做人做事的章法,循规蹈矩,光明磊落,以做坦荡君子;读《资治通鉴》,可知治国安民的道理,以史为鉴,免蹈覆辙,做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读《孙子兵法》,可领会指挥打仗、行军布阵的规律,以卫国护民,不辱使命,做一个合格军人;读《物种起源》, 可明白进化论的道理,知道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我们就可以科学地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读经典可以提高素养。苏东坡有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书读多了,特别是那些经典读多了,自然就会谈吐高雅,趣味不凡。培根也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经典也许并不直接解决现实问题,它关涉的是内在的心智培育与精神世界的培养。那么读点经典,深刻的知识和智慧会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读点经典,丰富的人生哲理会浇灌和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变得更有涵养、情趣;读点经典,充沛的浩然正气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处世,不随波逐流,不自甘堕落,做一个情操高尚的正人君子。

多读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如果读经典形成风气,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打造的书香社会更是功德无量。

多读经典,开卷有益。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