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 努力开创平顶山转型发展新局面
增强法治观念 建设法治鹰城
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稳步前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 努力开创平顶山转型发展新局面

 

连胜安

为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委书记陈建生在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了坚持“总蓝图”、完善“线路图”、细化“施工图”的总体设计。

“三张图”的总体设计从战略高度理出了我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在时间层面上与“十二五”规划一脉相承、融为一体,为“十三五”规划奠定框架。这既是市委通盘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未来发展大势作出的科学选择,也是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按照“三张图”总体设计,汇聚起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能量,从平顶山实际看,关键在于调整“四大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是核心和主线。我市最大的优势在资源,最大的劣势也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是不要传统资源型产业,而是要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重点应以调整第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为突破口,确立“一轴两线一融通”的发展策略。“一轴”,即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与之互动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轴。“两线”,即一线以存量资产调整为主,改造升级传统资源型产业。使传统资源型产业“有中生新”“老树开出新花”的关键点在于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资源开采环节由有井式物理开采通过地下气化技术向无井式化学开采转变,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资源开发成本;二是产品输出环节实现由动力燃料为主向工业原料为主的转变,围绕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链,使终端产品制造业化。另一线以产业集聚区为承载平台,在明确主导产业、强化产品链接、力避集而不聚的前提下,以增量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经济为核心要素,发展高成长性现代制造业。“一融通”,即通过两线发展汇集于一轴,从而达到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通。

——城乡结构调整是有效载体和关键。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在以产促城、以城带乡、产城融合上下功夫,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功夫,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力争在全域范围内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所有制结构调整是基础和条件。只有所有制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切实在国有大型企业股权混改和组织结构再造上实现根本性突破;另一方面要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创业领域,发展非公经济,壮大市场主体,探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投资结构调整是前提和手段。投资结构在经济结构系统中处于先导性地位,现有的经济结构是过去投资结构的必然产物,同样现在的投资结构也是未来经济结构的前瞻反映。要牢牢把握投资方向和重点,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积极引导更多投资向有利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集中。

按照“三张图”总体设计,汇聚起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能量,从平顶山实际看,前提在于细化“施工图”,全力抓落实。

——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是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推进、不断提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抓牢“五项重点”,就牵住了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打基础是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着力在现代金融的助推下加强交通、水利、信息、能源、生态环境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释放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潜力,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持久动力。强产业是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坚持“产业第一”理念,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提升三产”的目标要求,顺应需求结构新变化、产业格局新调整、科技进步新趋势,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物流、金融、旅游、信息、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兴城镇是转型发展的主力战场,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和县级城市提质扩容,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优环境是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企业服务环境、社会发展环境,努力在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上下功夫。惠民生是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用好“六项保障”,就找到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的关键。改革,是转型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制约我市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政府自身改革带动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抢抓“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重大机遇,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创新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托,发挥自主创新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我市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突出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创新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使创新成为新常态下驱动发展新引擎。项目是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抓项目落地、抓项目推进、抓项目投产上,不断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稳定是转型发展的基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风是转型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节点,持续抓好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新常态汇聚转型发展的正能量。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