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3上一版
 
曾有文人题壁的汝坟桥村
长桥古镇古迹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4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桥古镇古迹多

 

温书功 李增强

长桥,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朝气的地方。因桥得名,因水而兴。她北依古镇冢头,南对紫云山,北汝河自西向东缓缓流经全镇。

孝子坊

沿着洛界公路进入长桥镇,在距离路旁不过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古朴庄严的孝子坊,据说是清代郏县乡坤孝子太学生冯赞所建。在冯氏后人冯金刚的引领下,笔者一睹孝子坊芳容。它通体为红石结构,高11.2米,宽8.4米。主体由4根石柱、3根横梁搭建而成。石坊分为一个正门,两个侧门,辅物有石座、石狮、透花窗棂、飞脊挑檐、铁钩铜铃等。石坊正面中门上刻“皇清钦旌孝子太学生冯赞”,匾书“孝子坊”,字迹端庄,遒劲有力。下面落款为“乾隆十七年建”。立柱两面左右侧门,有石狮4对,雌雄相视,威风凛凛。石坊背面雕有二十四孝图,主辅相衬,高低错落。据冯金刚介绍,清同治《郏县志》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题准为冯赞立孝子坊,乾隆十七年建成。”孝子坊迄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仍保存基本完好,属郏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它已成为长桥镇的标志性建筑。

汝河航运

从东长桥顺北汝河一路西下,至西长桥,寻找历史遗迹。据村中一张姓老人介绍,当年的西长桥码头酒肆林立,商贾如云,仅辗转装卸的货场就占地30余亩。停泊船只从长桥镇西长桥村至堂街镇孔湾村绵延十几里。从这里出发可直达安徽、江苏、山东。康熙年间,郏县县令盛彦为加快商品流通,方便过往行旅,在蓝河入汝河处,修建蓝河石桥,为一拱形漫水石桥,在石桥西南20米处建有码头。据在西长桥小学发现的石碑记载,般只多时达到百艘,最大吨位50吨,最小也能载10吨,日吞吐量高达千吨。1950年,郏县航运大队拥有员工231人,下辖18个生产合作社,隶属于漯河航运处管理,还有船只31艘。直到1960年因汝河上游修水库,大船无法通过加上流量减少,汝河航运史才画上句号。

蓝桥春涨

沿水而下,跟随老人一起找寻古蓝桥遗址。蓝河水从冢头镇向南流入汝河,盛彦在蓝河之上横跨东、西长桥村建了红石古桥,名为蓝水桥,当地人呼之为“长桥”。据传,石桥高大坚固,雕刻有图案,为木石结构拱形漫水石桥。遥想当年立于桥上,观蓝水汹涌,一泻而下,而过了桥则变得温文尔雅,静若处子,真是自然造化。后“蓝桥春涨”被公推为郏县八景之一,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作诗吟咏的对象。

文人墨客笔下的长桥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是当年孔子在《诗经》中描述汝河沿岸郏县长桥一带民风的《汝坟》。全诗描写一位妇女在汝河岸边,一边砍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用语简洁,比喻奇特,窃窃私语化作缕缕情丝,纯真而感人。长桥淳朴民风,由此可窥一斑。李白在他的一首题为《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的诗中描述:“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汝海”何意?许慎《说文解字》“海”的解释为“天池也,以纳百川”,“汝海”在什么地方?经历代专家学者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为汝河临汝城至郏县长桥段。在这个河段中,接纳大小河流304条,这段汝河南有伏牛山脉,北有嵩山山脉,中间是汝河,宽处有1570米,窄处也有150米。《水经注》载,魏晋时,郏县东部的龙陂是纵横数十里大积水湖泊。

因龙陂而称龙城

说到龙陂不能不提摩陂,位于蓝河入汝处的古蓝桥至阴山一带,古称摩陂。三国时期,曹操在这里设置行宫,指挥两大战役,一是指挥了阻击关羽北进的襄樊战役,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平寇将军徐晃振旅还摩陂,曹操开庆功大会,在摩陂发布《劳徐晃令》。二是封徐晃为平南将军,守襄阳,诱引关羽再取荆州,在吴大将军吕蒙趁关羽失势之机,击其后,关羽兵败被杀,当徐晃振旅还摩陂时,曹操亲迎,此事在陈寿《三国武帝记》《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载。《三国演义》更是把关云长大战徐晃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摩陂“声名大噪”。在徐晃从襄樊回军,进入摩陂曹操大营时,曹操亲自为徐晃编写铜器舞,并在堂街镇前营村建起回军庙,在阴山竖起摩陂碑,昭其功劳。据《水经注》载:“汝水东南流,又与白沟水合。白沟水南经龙城西,城西北即摩陂也。纵广可一十五里。魏青龙元年(233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摩陂为龙陂,其城曰龙城”。经专家考证,综合《水经注》有关摩陂方位的记载,和该地区的山川形势,基本可以断定,汉魏时期称为摩陂的湖泊,就在今河里圈一带。因年代久远,摩陂、龙城今已无存。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中记载:“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于郏县摩陂井中。二月丁西,(帝)幸摩陂观龙,于是改年(青龙元年),改摩陂为龙陂”。青龙年号,历时五载,摩陂青龙是曹魏鼎盛的象征。如今郏县以“龙”命名的行政村有12个:如龙泉寨、龙王庙、龙头槐等;以“龙”命名的寺庙5座:白龙庙、龙兴寺、龙泉寺等;山名2处:大龙山、小龙山;以“龙”命的水名有8处:青龙湖、黑龙潭……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