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早上5点钟,当多数人还在梦乡时,环卫工人蒋秀云已经起床换上工作服,骑着电瓶车去往工作地点。她要赶在上班族上班前把街道打扫干净。
此时天还未亮,路灯映出她单薄的身影。“你看,这都是刚清扫过的路面,干净了,心里才舒坦……”在文化路与广安路交叉口,蒋秀云指着路面满意地说。
全年无休,每天准时到岗
今年66岁的蒋秀云,家住盐都街道胡村,从事环卫工作已经两年半。她负责的区域是文化路北侧广场西街至广安路段,全长约有200米。
一把扫帚,一个灰斗,是蒋秀云的全部“家什”。每天早上天不亮蒋秀云就要出门,一直到傍晚一天的工作才结束。
“虽然现在天气寒冷,我里面就穿了一件薄毛衣。”蒋秀云说,扫地是个力气活,就这么一段路,从东扫到西,还要看护着路面,看见垃圾及时清理,经常忙得一身汗,根本就不会觉得冷。
“扫地这个的动作看似不起眼,但重复很多次,一个月都要换一次扫帚。”由于日复一日地劳动,蒋秀云的双手变得粗糙,手臂也会隐隐作痛。
“最辛苦的是冬季和春季的雨天,路面上很多落叶,被雨水一泡,推都推不动,还要用手抓起来。”蒋秀云说,工作虽然辛苦但干就要干好,打扫好“卫生区”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我负责的路段比我自己家院子都干净。”蒋秀云说,一年365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已经成了习惯。
不怕辛苦,希望得到尊重
路面清扫干净后,蒋秀云便在文化路绿化带上捡拾飘落的树叶。
蒋秀云指着路边的休息椅说,一到夏天这儿就成了“避暑胜地”。纳凉的人们经常带着孩子,拿着零食在此处玩耍,但留下的垃圾却增加了蒋秀云的工作量。
“遇到乱丢垃圾的情况我会及时指出来,大部分市民都十分配合。”蒋秀云坦言也遇到过“冷嘲热讽”的,但她并不放在心上。她也相信随着市民素质的提高,大家会越来越尊重她的职业。
“工作非常认真,脾气也好,每天在这儿都能见到她。”经常带着孙子在此处散步的退休职工王红丽,一来二去与蒋秀云变成了朋友。“看见我干活扫地,有时候直接过来抢着干,从来没觉得俺的工作脏,失了体面。”蒋秀云感叹地说。
“有时候,放学路过的学生会对俺说‘奶奶,您辛苦了’。听见这句话,俺觉得再累都有意义……”蒋秀云特别感动。
一句简单的慰问和感谢,就可以温暖人心。蒋秀云说,自己从来不怕苦,只希望得到尊重。
苦中有甜,夫妻相互扶持
蒋秀云的丈夫名叫冯运粮,也是一名环卫工人,负责广场西街新文化路至九龙路段。平时俩人早上一起出门,临走还不忘交代蒋秀云“中午吃好饭”。经过一天辛苦劳动,晚上回到家里,夫妻俩聊着白天发生的趣事,做饭、打扫、洗漱,烟火味道里透着幸福。
“家里孩子不让出来,怕我们辛苦。”蒋秀云说,“我闲不住,不让我干活着急得慌。”蒋秀云不断给儿女做思想工作,才得到了他们的同意。他们两口儿心态很好,把工作当成是锻炼身体。
蒋秀云说,以前扫地非常辛苦,灰多又不洒水,垃圾也多。如今有了扫地车和洒水车,扫地的活儿也轻松得多。现在工资也从以前的800元涨到了1100元,日子也越过越好。
“现在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了,很多人都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看着越来越干净的城市,我感觉很骄傲,觉得这里面有自己的一份劳动成果。”蒋秀云说。
(张茜茜 杨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