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
3上一版
 
美丽乡村李官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乡村李官营

李官营村史馆
李官营村小学老师带领学生们到校史馆参观学习

本版供图 马国福

 

  ◎马国福(河南郑州)

近日,在宝丰县闹店镇采访时,镇党委书记魏前豹告诉我,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的不断丰富,更有精神的注入与激活。为了带动乡村文明的进一步提升,李官营村建起了村史馆、校史馆和摆理堂,进一步丰富了该村的精神文明。该村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和许多故事。

此后,我来到阔别已久的李官营村,探寻一个村子的历史、感受一个村庄的诗意。

浓浓乡愁

李官营景色宜人,树茂花香。柳杨河从村南蜿蜒而来,绕村东而过,两岸杨柳茂密高大,形成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我外婆家就在这个村庄,儿时我经常到这里串亲戚,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历史上,李官营村有两条大街,有东门和西门。东门外有一瓮城。不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门已不复存在,仅余城壕、城门前的青石桥和残缺不全的城墙。我和小伙伴常沿着残余的寨墙寻找松鼠。春风拂面,麻雀、黄鹂、喜鹊、布谷鸟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叫着。这里有我儿时的美好记忆和难以忘怀的浓浓乡愁。

50年过去了,再回李官营,寨墙不见了,水塘没有了,寨壕填平了,低矮的村舍和土村道被鳞次栉比的平房、楼房、宽阔的水泥马路代替。就连外婆家门口的那口古老的辘轳井也不复存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历史悠久

据村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天下初定,中原土地荒芜,一场官方大移民和驻军垦荒随即展开。一李姓将军在此地安营扎寨,带领百姓开荒种田。此地便以将军姓氏为名,为“李官营”村。

“据相关记载,李官营村东边的庙宇叫老天爷庙,前面是戏楼,后面是大殿,绘有各类人物画像,大殿还有卷棚等。”李官营村第一书记张亚萌介绍,“当时的庙宇规模宏大,分东庙和西庙,中间有条河,目前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当时的西庙。据说东庙的东屋和西屋供有神像,就是目前村小学的位置。”

村内仅存的西庙内有一通石碑,上刻《重建伽蓝殿并金塑神像碑记》,记述了“老庙”的由来:李官营原有一座宏伟的伽蓝殿,因年久殿宇倾颓、神像遭毁。庚申年有善士金廷贤发愿重建伽蓝殿,四处募集善款,于辛酉年完成重建并立碑铭记。此碑由宝丰县国子监监生杜祚隆撰写,落款为大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根据碑文,李官营村至少有650多年的历史。

村史馆内高挂着一块匾额,为清代光绪年间李官营村金氏家族举人金振东的门楣,上刻十二个字“戒欺求慊,清心寡欲,退己让人”。相传金振东其貌不扬,但才德甚高,其学生任太子之师多年。从此十二字亦可见其家风之严谨,当地民风之淳朴。

“在外工作的赵成立弟兄三人,共30多口人,至今没分家。他们的家风很好。”魏前豹感慨地说。

老庙内另有一通残碑,其上文字提到,自民国以来,尽管时局动荡,但此地民众却能享受到相对安稳的生活,这离不开“寨长”的英明管理,“公勤息讼,政简赋轻”。所以说,一个村庄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环境。

老庙顶部为保留完整的三梁架,主大梁上绘有龙云纹饰。“三梁起架”结构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分散重量,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这种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等中国传统建筑中。据村内老人讲,老庙屋顶有五脊六兽,中间两条主脊约一米高,可见这座庙宇在当时的辉煌。

李官营村党支部书记王旭光是我儿时的玩伴。50年未见,见面聊了几句,我一下子认出了他。

文化丰富

“李官营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近年来建成了村史馆、校史馆、摆理堂等三馆。”闹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晓娟介绍说,村庄要振兴,乡贤的力量不可或缺。

2023年5月2日,闹店镇李官营村召开李官营村首届乡贤恳谈大会,以“乡情”为纽带,搭建沟通平台,全力引导乡贤“回归”、资源“回引”。80余位乡贤代表相聚一堂,话乡情、谋发展、谈未来。会后,赵成立、赵振立、赵振言、王建国、李江岭等乡贤慷慨解囊,筹资30余万元用于村史馆和校史馆设施建设;王甲申、王钦堂、金同甫、李付兴、王红伟、王彪等村内长辈和热心人士撰写资料、收集信息、献计献策。一年多后,三馆落成。

“村里的老庙做小学、中学和高中十多年。李官营村在外乡贤大多在这里上过学,对家乡的记忆都在这里。留住乡愁,传承文化,这也是我们打造村史馆和校史馆的初心。”张亚萌说。

据村史馆记载,解放前夕,陈赓率部在此驻军。1947年解放军驻豫部队一部分在李官营村驻扎,司令部就在本村村民王更午家。1950年左右,为配合土改工作,由当时李官营村学校老师苏东月创作的《雪泪仇》《兄妹开荒》在全乡巡回演出,受到大众的喜爱。“听村内老人讲,新中国成立时村里就组建了剧团,每天下午唱戏,群众业余生活很充实。”主抓宣传的副镇长黄魏纳分析说。

村里的剧团存在多年,我的外公、舅舅、表姐都曾是演员。当时,看到亲人在台上表演,我非常自豪,少不了在小朋友面前自吹自擂一番。

李官营村的红石寨壕远近闻名,村东门外有一座青石拱形桥,桥上石碑由县博物馆移走保存。寨前是官道,一个弯道进入前街,村内大水塘比较出名(现在前街中间位置),冬天尤其热闹,人们在周围染布,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李官营村校史馆记录了自新中国成立初期村里创办小学、初中,后又办起高中的历程。馆内陈列的物品是最宝贵的历史档案,也是校园文化的溯源与载体,更是学校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

“在各行各业贡献自己力量的李官营人,数不胜数。”王旭光激动地说,“目前,李官营村就读和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大学生及博士、硕士研究生有近三十人。校史馆正对学校,是最便利的爱国向学教育基地。”

校史馆院内的拱形连椅走廊,是该村计划命名的“集贤廊”,这里将悬挂该村在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学习、工作事迹,以鞭策后辈努力向上。

调千家事

“李官营是个大村,自古以来老百姓矛盾纠纷多。自从设立了摆理堂,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在魏前豹的指引下,我来到摆理堂。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对联道出了摆理堂的宗旨和目的。屋内正墙上,有一个大大的“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既是一种做事方法,又是总体目标。长桌为“摆理”专用,有摆理方也有调处方。

“李官营村摆理堂的调处队伍中,不仅有县信访局、镇信访办的工作人员,还有村里有威望、热心肠的老同志、老党员。”郭晓娟说。

摆理堂西侧为谈心室,调处人员与当事人聊天交流,让摆理群众平心静气地看待事件本身,从而真正摆出社会和谐、摆出幸福生活。

李官营村摆理堂是去年4月设立的,一年多来共调处矛盾纠纷39起,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让群众少跑路,把问题早解决,为打造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村庄打下了坚实基础。

“‘摆理堂’最初的建设理念来源于古诗‘六尺巷’,既是闹店镇积极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有益尝试,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闹店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闹店镇将在各村建立‘摆理堂’,不断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化解矛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问题有人管、服务不缺位。’”魏前豹说。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照在柳杨河上,河水变得黄灿灿的;照在美丽的李官营村,李官营变得更加富丽堂皇。独行柳杨河边,炊烟袅袅,鸡鸭归笼,牛羊回村,李官营一片祥和。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