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鹰城新青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城新青年|大学生张留柱:致富路上“牛”劲十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新青年|大学生张留柱:致富路上“牛”劲十足

张留柱在喂牛
张留柱在给牛准备饲料
张留柱开着打捆机收秸秆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从村中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到毅然返乡创业当“牛倌”,再到如今家喻户晓的“养牛达人”。他用10多年的汗水与坚持,书写着自己的奋斗故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就是今年39岁、家住湛河区河滨街道杜庄村的张留柱。

扎根农村搞养殖 “蓄谋已久”创业梦

7月14日上午,位于湛河区河滨街道杜庄村西北部的养牛场里,一头头奶牛在电扇的微风下悠闲地嚼着草料,其主人张留柱也在不停地忙碌。每天早上一起床,张留柱就先来牛棚给牛添加饲料。之后,他还要查看牛的身体状况,清洁牛圈、消毒、防疫、挤奶、送奶……日复一日,张留柱的生活与牛紧密相连。

在别人眼中,这里只有简易的牛棚、烦人的蚊蝇和繁重的劳动,但在张留柱心里,这却是一方充满田园牧歌的天地。他选择回农村创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因家里经营有养猪场,张留柱从小就对养殖业有浓厚的兴趣。2005年高考时,他毅然填报了畜牧类学校,并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录取。从那时起,他就对未来有了自己的规划:毕业后直接回乡创业。他向往自由,渴望冒险,更希望能将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转化为现实。

创业干点啥呢?张留柱经过深入市场调研,发现奶牛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国家对农民有支持政策、奶牛的高抗病能力和相对较低的养殖成本、稳定且利润空间大的市场,以及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都让他更加坚定了养殖奶牛的想法。大四那年,他专门到我市郊区一大型养牛场实习,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

“刚进牛舍时,我既兴奋又好奇。给牛采血、输液、消毒、防疫、接生……这些以前只在教学视频里看过的内容,我都一一亲手尝试了。”张留柱回忆道,虽然实习过程比预想的更为辛苦和脏累,但收获的经验和技能也让他对创业更有底气,心中的创业蓝图也更加清晰起来。

一波三折创业路 甘当养殖“牛保姆”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张留柱2009年大学毕业后,恰逢国家扶持养牛业,每头牛补贴500元,他满怀希望地投资10万元,购入5头奶牛,租用实习期间养牛场的场地开始养殖。然而,由于奶牛品种选择不当,产奶量远低于预期,最终只能以亏损5万元的价格低价转让。

但挫折并未击垮这位乐观的青年。次年,他从山西引进17头小牛和5头奶牛,不料又遭遇“调包”陷阱,两头小牛一只“瘸腿”,一只“独眼”,且卖家失联,他只能默默承受损失。这次经历让张留柱深刻认识到市场的复杂,于是他专门向行家学习选牛技巧,亲自监督装车,逐渐练就了一双慧眼。

2011年夏,租用的养牛场突发严重传染病,无特效药可用,只能依靠早期摸索出的“放血”法治疗。那段时间,张留柱住到了牛棚旁的小屋里,日夜守护,遇到难题就向自己的大学老师请教……在他的精心照料下,17只小牛和5只奶牛竟然全都安然无恙挺了过来,这更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2014年,张留柱回到杜庄,在家门口正式建立自己的养牛场。然而,随着奶牛数量的增加,牛奶销售成为新的挑战。于是全家人都动员起来,父母骑着三轮车沿街叫卖,他则驱车前往市区及周边县区,通过免费试用、无条件退换、传授奶制品技术及邀请客户到养牛场参观等方式,仅三个月便打开了市场,畅通了牛奶销售渠道。

有一个客户让张留柱至今印象深刻,这名客户因制作老酸奶失败而质疑鲜奶质量。为查明原因,张留柱当即带着一份鲜奶上门,让客户用剩的奶和带来的鲜奶各做了一份老酸奶,结果没发现任何问题,再了解制作过程,才发现原来是客户经验不足,将温度调得太高所致,不是鲜奶的问题。被张留柱的专业与认真负责的态度打动,这名客户从此成了张留柱的坚定支持者。

在张留柱69岁的母亲陶细眼中,儿子照顾奶牛的细致劲儿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每天一大早就为奶牛添食、清扫;为提升牛奶品质,除了喂秸秆,还精心制作添加了玉米、豆渣等的“营养餐”;牛棚里冬天有电暖器,夏天有电风扇……

“变废为宝”收秸秆 创业路上探索忙

回首创业路,张留柱感慨万分。自创办养牛场以来,尽管每日辛劳,尤其在母牛分娩、小牛染病之时,常需彻夜守护,但看到奶牛茁壮成长,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特别充实、有意义。

在张留柱的养牛场里,麦秸秆堆成一座座小山。他说,小麦、玉米等秸秆在农村往往被视为无用的废弃物,但作为奶牛的饲料,这些对他而言都是重要的资源。

早在2017年,张留柱就洞察到秸秆的价值,率先购买了一台小型打捆机。当年麦收,他就收集了50多吨麦秸秆,基本满足了自家养牛场的饲料需求。尝到甜头后,3年前,他又购置了一台大型秸秆打捆机。如今,每年麦收他都能收到200多吨麦秸秆,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将剩余部分销售给其他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河滨街道负责人韩海洲对张留柱赞不绝口。他表示,张留柱不仅是该街道首位通过养牛创业致富的大学生,也是首位回收秸秆的养殖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街道下属的湾李、王庄等村庄已有四家养牛户相继购入打捆机,不仅促进了当地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推动了养牛业发展。

自2022年起,在街道与杜庄村“两委”的鼎力支持下,张留柱的事业迎来了新飞跃。他流转了周边土地30余亩,利用牛粪作为肥料种植农作物。同时,他在养牛场南侧开挖了一个池塘,用以收集并净化冲洗牛栏的废水,并在池塘里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实现了“秸秆喂牛、牛粪还田、废水养荷”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他的养牛事业也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策划:王冬梅 •统筹:董佳理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