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鹰城新青年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鹰城新青年|80后王丹:用麻绳“编”出别样天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新青年|80后王丹:用麻绳“编”出别样天地

王丹展示她的手工串珠编织作品
公司主播在工作中
工人在仓库内分装珠子
 

□本报记者 燕亚男 实习生 袁梦瑶 文/图

一根麻绳,在多数人看来平淡无奇,但在80后王丹眼里却是再美不过的东西。小到杯垫、首饰盒,大到收纳筐、猫窝、水果盘,随着麻绳在指尖穿梭,一个个鲜活的作品在她手中诞生。她不仅用麻绳编织出精美的作品,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手把手教网友麻绳编织技术,展示传统麻编艺术的魅力,从而收获粉丝万余人,并带动身边的女性增收。

变废为宝 与麻编艺术结缘

“我们选用的是9厘米的花秆,贴完花秆,把麻绳沿着底板的边缘粘贴缠绕,继续缠绕,绕到看不到盘边的位置,然后左手大拇指压住线头,右手开始顺时针进行转圈编织……”7月7日下午,在湛河区姚孟街道姚孟村附近的平顶山耀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直播间,王丹手把手教网友抽纸盒的制作技艺。她一边讲,一边熟练地操作,不少粉丝跟着步骤学习,感受传统麻编艺术的魅力。

直播间靠墙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麻绳编织作品,透露出古朴、雅致的独特韵味儿。

今年37岁的王丹是驻马店市遂平县人,与麻编的渊源可追溯到幼年时期。那时,村里的老人用草绳、柳条和麻绳编各种东西,王丹觉得很有意思,就在旁边盯着看。她的母亲李香花也经常自己动手做鞋子、织毛衣等,耳濡目染,王丹积累了不少手工经验。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和审美理念的转变,麻绳编织这种原生态的传统工艺再次回到大众视野。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已嫁到平顶山的王丹在网上看到了麻绳编织的视频,感觉很有意思,就想着自己或许也可以编出成品放在网上销售。

她从网上购买了5000元的麻绳编织材料,开始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她找来一个鞋盒,趴在地板上刻形、粘贴,贴不好就拆了重来。最后,她用7个小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麻绳编织作品——收纳盒。

首件作品得到家人的认可,这激发了王丹的麻编热情。最初,她的麻绳编织作品都是用家里的废弃物品做的。比如花瓶和笔筒,就是在饮料瓶外面缠上麻绳编织而成的,美观且实用。她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朋友,朋友们很喜欢。看到麻绳编织这样受欢迎,王丹觉得市场前景应该不错,决定多做一点在网上直播销售。

王丹花了大量时间学习麻绳编织,和顺路惠泽园小区家里的沙发上、餐桌上、地上、货架上,全是她的作品,只剩下一条通道过人,吃饭都得在厨房站着吃。“有时候编得晚了,一抬头,凌晨3点多了。”王丹笑着说,“亲朋好友很支持我,有废旧的物品都给我留着。”

开直播 赚取第一桶金

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王丹决定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卖货,并成立了公司。“我以前开过服装店、做过销售。为了开网店做过化妆品主播,我还拉着老公郭耀伟一起学习了剪辑、运营、直播、话术、场景设置等。虽然做化妆品主播失败了,但是也为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一次开播,王丹直播间2个小时内没有一个粉丝,此后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也经常为个位。一星期后,她的直播间有了142个粉丝。就这样,播到第13天的时候,王丹开始销售自己的麻绳编织作品,卖了几百元钱。

“我终于冲关了。”王丹兴奋地大喊。

“你太厉害了。”郭耀伟激动地拍着王丹的肩膀。原来,自王丹做手工以来,郭耀伟一直在观望。他觉得妻子顶多就3分钟的热度,玩玩就好了,卖不出去的话顶多是浪费了5000元钱。没想到妻子竟然痴迷在麻绳编织世界里,以前喜欢的短视频也不刷了,直播间的衣服也不买了。“现在,我都跟她‘下海’做主播了。”郭耀伟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丹的麻绳编织作品知名度越来越高。如今,她的直播间已有上万个粉丝,还吸引了不少海外客户。他们大多购买半成品,跟着王丹在直播间学习麻绳编织技巧,使得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

“公司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张我的办公桌。因为一有灵感,我就得赶快坐下来开工。每件作品从构思到呈现在眼前,都让我很有成就感。”王丹说,她一直在学习不同的编织工艺,每隔三五天就会构思一个新品,然后画出图形、制作。

为了在编织方式方面取得突破,王丹不断借鉴当前的流行元素,丰富自己的作品选材。现在,她的货架上多了手工串珠编织作品。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珠子和不同颜色的麻绳编织在一起,做成各种造型,深受大家喜欢。

创新技艺 传承非遗

除了在抖音上发布手工教程、开设直播课、教手工爱好者用麻绳编织物品外,2022年,王丹在市区和顺路西段开了一家实体店,受到不少年轻人和孩子的关注。

一天晚上8点多,王丹准备关门时,一位妈妈带着女儿从新华路附近赶来,想制作麻绳编织作品。一件产品做下来需要一两个小时,忙了一天的王丹其实很想告诉对方改天再来。但看着孩子喜爱和渴望的眼神,她怎么也说不出“太晚了”三个字。

“那天,我回到家已经10点多了,但很开心。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看到我的手编视频出现在高校的手工课堂上。我会通过自身努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王丹说。

2023年7月,耀丹传统手工麻编技艺入选湛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6月,在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新青年,请出列——平顶山市非遗新青年评选活动”中,王丹入选非遗新青年。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今年5月底,王丹把公司和实体店搬迁到姚孟村附近,创建了麻编展示体验基地,占地1000多平方米。基地内,样式精美的麻篮、麻筐等麻编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基地旁边的仓库内,一排排不同种类的串珠和手工编织用的小物件整齐地摆放着。家住湛河区北渡街道石庙村的赵喜红与同伴王君华把一大袋不同类别的珠子倒进筐内,然后称重、分装成小包。“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这离家近,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工作也不累。除了管理仓库,还能免费学习麻绳编织技艺。”赵喜红高兴地说。

由于麻绳编织具有简便易学、不限制时间、多劳多得等优点,麻编展示体验基地吸引了大批居家妇女及闲置劳动力参与。王丹免费教大家学习编织技艺,目前实现日均订单700单,建立了2个网点,培训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

王丹表示,她在麻绳编织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的老手艺,将记忆中的这份眷恋传承下去。

•策划:王冬梅 •统筹:董佳理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