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回乡散记
回家看看
怀念夏天
有你真好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你真好

 

◎张鸿雨(河南平顶山)

知道涛哥其人已十多年,但真正熟悉、了解不到五年。自从第一次接触后,我就一直有“美言”他的想法,迫于时间一直没写。

涛哥姓姜名涛,是摄影记者。之前,由于工作分工不同,只是纸上“见面”,偶有电话联系,私交甚少。2019年,我到郏县工作,当年12月1日,郑渝铁路郑襄段通车。“平顶山即将进入高铁新时代”,全民欢欣鼓舞,为顺应民声,我们策划了系列专题报道,他负责拍摄,我承担文字。

按照约定地点、时间见了面,我们简单寒暄几句便投入采访。当时正是冬季,从广场到站房,又到站台,继而到道轨。每到一处,他都端着相机左瞄右看、上下打量,话很少,观察很投入,工作甚是严谨。一会儿坐在站台冷冰冰的花岗岩上,一会儿趴在凉丝丝的铁轨上,一会又凝神思索,他的努力忘我让我深受感动,钦佩油然而生。

11点左右拍摄结束,原打算中午一起吃碗饸饹面,“工作都很忙,你继续忙你的,我不打扰了,以后有机会再吃。”涛哥婉拒,只好说再见。

几天后,高铁新闻陆续刊发,一张张角度独特、选景优美、大气雅气的照片让人眼前一亮。遗憾的是,不久疫情来临,那碗饸饹面一直没一起吃。

今春,“非遗”系列报道使我终于有机会再度与涛哥合作。心想,总算可以补上那碗饸饹面了。

我们约定上午9点在郏县集合,一起去采访手工刀具制作,他8点20分从市区出发即可。但担心时间短拍不好,7点20分他发微信给我:出发了。比计划提前一小时!其敬业、勤奋又一次让我肃然起敬。

路上,我们商讨拍摄内容,他又趁机跟我分享了几十年的摄影知识与经验,让我受益匪浅。

进入厂区,他并没有直接拿着相机开拍,而是详细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听师傅们讲解时,认真得简直像小学生。

“这些设备我都会用,你想去哪儿咱就去哪儿。”“想拍啥就拍啥,拍不好我们中午不下班。”涛哥的真诚和虚心打动了很多师傅。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他都换几个角度,拍了好多张。

车间内,锻打、开刃、淬火、打磨等处油渍相对多,但为了拍出好照片,涛哥全然不顾。不到10分钟,T恤衫上就沾满了灰尘和油渍,拍到兴奋处,他径直坐在地上,裤子上的灰一层摞一层。

尤其是开刃处,用的是高速旋转的砂岩,旋转过后,铁粉水沙向前飞出。为了拍好画面,他左脚蹬着墙,右腿半蹲,一蹲就是几分钟,照片效果臻乎完美,他的衣服和脸上却沾满了泥沙。

“衣服脏了可以洗,但现场不可再造。我们拍的不只是一张简单的照片,更要展现师傅的工匠精神,把他们精益求精的风貌记录下来,让平顶山的‘非遗’美名远播,既然干了,就努力干好吧。”涛哥淡淡地说。

采访结束好多天了,涛哥的“努力干好”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正是有了无数个像涛哥一样默默无闻,又“努力干好”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才蒸蒸日上,我们的美好蓝图才会变成现实。

我想说,涛哥,有你真好。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