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5·18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3上一版  下一版4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用文物 由博物而“博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5·18国际博物馆日|活用文物 由博物而“博悟”

市民走在博物馆门前
本报记者 禹舸 摄(资料图片)
石羡在操作数字化展厅的相关设备
秦女士母女被漂亮的捶丸吸引
 

□本报记者 王春生 文/图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聚焦研究工作在博物馆各项业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倡导进一步发挥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功能。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平顶山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套)、珍贵文物3500余件(套),2020年底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亮点纷呈的文化活动和优质的公众服务,让博物馆成为很多鹰城人的外出目的地。开馆以来,平顶山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5月14日,记者前往平顶山博物馆探访。

专题展览 讲好鹰城故事

“奶奶,快看快看,这里有好多漂亮的球球啊!”5月14日11时,在平顶山博物馆一楼大厅处,3岁女孩妞妞看着展台上五颜六色的陶瓷球,拉住奶奶惊呼起来。

吸引妞妞的是正在展出的圆融雅韵——中国古代陶瓷捶丸与近现代陶瓷球艺术展,展览集中展示了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梅国建教授收藏收集的360多件中国古代陶质、瓷质实心捶丸和1600多件近现代陶瓷空心球。

妞妞的奶奶是中国联通平顶山分公司退休职工,家住市区,她看着相关内容认真地给孙女讲解起来。她说,儿子一家定居成都,妞妞这次回平,她专门带妞妞来博物馆看看。

“这个专题展览一开展,就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前来观看。”平顶山博物馆陈展部主任靳花娜说,捶丸是我国古代一种击球入窝式体育运动,源自唐代马球和步打球,兴盛于宋元时期,至清代衰落,被称为“中国的高尔夫”。2023年11月,圆融雅韵——中国古代陶瓷捶丸与近现代陶瓷球艺术展在上海群众文化艺术馆举办,是我国目前有关古代陶瓷捶丸最大规模的展览。此次展览正是上海展览的延续。

“小捶丸里有大世界。”靳花娜说,这次展出的古代捶丸,有很多是在鲁山发掘出土的,鲁山县也于去年被中国古陶瓷学会认定为捶丸发源地,展览展出的还有各类镂空几何纹饰等符合国外审美的陶瓷球,“展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同时也是体育文化和陶瓷文化的一种结合。”

在靳花娜看来,举办高品质专题展览,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近年来已举办百余场专题展览,获得多个国家级或省级奖项。其中,“红色印记——平顶山革命历史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不朽的信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顶山革命文物展”被列入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窑火神工千年一梦——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等获评河南省文物局优秀主题优秀展览。

去年10月14日开展的源丰物宝——新时代平顶山市中国现代人起源暨中华文明考古成果展让靳花娜记忆犹新。她说,该展览以新时代平顶山最新考古成就为展示重点,分类展出珍贵文物等500余件,其中鲁山仙人洞遗址、叶县余庄遗址、汝州张公巷遗址均有重大发现,“展品大都是首次展出,其中张公巷的35件珍贵展品是近两三年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吸引国内众多博物馆同仁前来观展,影响很大。”

数字赋能 让文物活起来

5月12日是星期日,当天上午,在宝丰团县委工作的秦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平顶山博物馆参观。

“她对古代人的炊具很感兴趣,说‘这是不是古代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啊’。”秦女士说,女儿特别喜爱“应国印象”里面的数字化展厅,“可以用手触摸展示屏上的文物,能放大,能缩小,还能旋转,女儿玩得开心,也增长了见识。”

“虚拟的环境,鲜活的形象,逼真的效果,图、文、音、像并茂,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鹰城文明的脉动。”在现场,平顶山博物馆陈展部的石羡边操作边介绍道,平顶山博物馆数字化展厅于202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我们通过数字赋能,科技加持,让深奥的应国文化变得更有妙趣,使高冷的静止文物变得活泼灵动,为观众提供视、听、感多角度互动式、沉浸式全新文化体验。”

数字化展厅中的主题动画以应国历史文化为主线,综合运用科技、音乐、绘画等多种表达方式,动态还原古应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考古发掘VR体验,通过虚拟场景和VR眼镜,将游客带入应国墓地考古现场,化身一线考古工作者,俯身挖掘清理,亲身体验发现“国宝”的快乐。

“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了。”靳花娜说,平顶山博物馆还推出“指尖上的国宝”等栏目,以三维数字文物为支撑点,让文物在人们的指尖上“动”起来,使观众在线上全方位、立体式地欣赏馆藏文物。

立足需求 办好行走课堂

作为我市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馆,至今已经12年。2018年5月18日,河南博物院与平顶山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开创了河南省文博界分馆制建设的先河。

12年来,如何让文物资源转化为大家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是平顶山博物馆一直探索的主题。

在平顶山博物馆一楼的平博文创商店,摆放着种类繁多的文创产品,其中考古盲盒最受青睐。巴掌大小的方形盲盒,把青铜器、古钱币等仿真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利用迷你洛阳铲等工具,让“宝物”一点点呈现真容。平顶山博物馆文创办主任方靖媛说,考古盲盒由三层不同的土壤构成,玩家在挖掘过程中可以学到考古知识。最近,馆里又推出了博物馆护照,上面印有白玉线雕鹰、花口三足洗等十件知名馆藏文物,参观者在展馆里找寻到这些藏品,再答对一些文物知识,即可获得盖章的博物馆护照,“活动很受欢迎”。

作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河南省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平顶山博物馆经常举办社教活动。其中,研学课程《我们“鹰”该知道的事》围绕白玉线雕鹰,通过课程导入、情景体验、手工材料包等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暑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班已连续举办近十年,培训小讲解员1500多人,进行公益讲解5000余次。

5月14日12时许,妞妞在平博文创商店选购了一款汝瓷猴子玩偶,她的奶奶说,“孙女很爱来博物馆,只要她回平顶山,我还会带她来。”

12年来,平顶山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每年平均接待大中小学生14万人次,成为打造平顶山“近悦远来”文旅名城的重要文化地标。

“教育和研究是博物馆的核心职能,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也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尚彬说,溯源历史,寻脉鹰城,逛博物馆绝不是简单地到此一游,通过打卡领略鹰城文化、中原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增加文化自信,才是其意义所在。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