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魅力鹰城 近悦远来·传统村落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魅力鹰城 近悦远来·传统村落篇】李老庄村:竹林深处闻“织”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鹰城 近悦远来·传统村落篇】李老庄村:竹林深处闻“织”声

游客徜徉古村
竹林小径
村口的景观墙
岳石头在加工蚕丝绸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正值百花争艳时,位于鲁山县瓦屋镇的李老庄村,别有一番风情。

明清时期修建的四合院,距今300多年历史且保存完整的李氏祠堂,省级非遗项目鲁山绸织作技艺……4月7日,记者走进这个中国传统村落,聆听历史长河中那些久远的故事。

明清民居古韵浓

李老庄村村子不大,三面环山。相传,明朝末年,李家兄弟为避战乱,从伊川县半坡村迁居至此,垦荒种地、养蚕织绸,家族人丁兴旺,不少功成名就者还迁移到外地,该村成了李家的老庄,李老庄村由此得名。

李老庄村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砖石垒基,青石铺门,高台阶、土坯墙、高屋脊、坡屋顶,砖雕、石雕、木雕等做工精细,不少房屋顶部还镶嵌有五脊六兽。

据李老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玉良介绍,李老庄村共有11个村民组、19个自然村,2018口人。村上姓氏众多,有李、张、朱、姬、王、郭、杜、霍、许等,其中李姓人数最多。

村内李姓人家留下的5处老宅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些老宅青砖灰瓦,集中相连,属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建筑。墙体由土坯和青砖垒砌而成,砖雕、石雕、木雕等栩栩如生。因年代久远,所有房屋都进行过修缮,但环境风貌等基本保持着传统格局。2013年8月,李老庄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祖上在这里安家也是有讲究的。村子两边的两座小山起伏绵延,两山中间有一个大土包,宛如一颗明珠,土包上有一棵需4人才能合抱的黄楝树。村西一巨石酷似龟头,因此,这里的地形被称为‘二龙戏珠龟把门’,也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李玉良说,李氏祖先还在村子两头栽植了竹园,数百年来,绿竹幽幽,溪水潺潺,成了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机杼声声织锦绣

“吱呀呀,吱呀呀……”穿过李老庄村西的一片竹林,织绸声不绝于耳。

“40多年了,我们始终坚守和传承着这一技艺。”竹园尽头的一幢民房内,正在织绸的村民、60多岁的岳石头说。

李老庄村位于深山区,早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蚕、织绸。岳石头16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织绸。“我们这里的丝绸有两种,一种是柞蚕丝绸,一种是桑蚕丝绸。我一直织的都是桑蚕丝绸。”岳石头说,他家的织绸设备全由木头或竹子打造,其中一台织机已工作150多年。

在岳石头家西厢房的墙壁上挂着十几幅醒目的照片,记载着丝绸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包括养蚕、缫丝、滑丝、络丝、牵经、刷经、钩头、纺织等。岳石头说,织绸工序繁杂,比如牵经好的丝,一根看起来只有头发丝粗细,却由28根至32根蚕丝组成。织绸的每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为了保证质量,岳石头除了指导工人、严格质检外,自己也经常动手操作。他说,这门技艺在他家已传承三代,不能失传。

如今,岳石头的丝绸产品远销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日本等地,部分产品还被北京博物馆、中国丝绸档案馆收藏。2013年1月,岳石头入选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原养蚕织绸技艺(鲁山绸织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过去干活儿纯粹为了生计,现在成了一种乐趣和使命。”岳石头说,近年来,不少人前往他家参观丝绸制作,还有一些学校老师带着学生现场了解丝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宗祠文化润无声

除了明清建筑和织绸技艺,李氏祠堂也是李老庄村的一景。

李氏祠堂位于李老庄村村口,坐北朝南,共有5间,占地约200平方米。据祠堂房梁上的一行毛笔字显示,该祠堂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李氏祠堂虽不高大,但风格独特。祠堂前檐由青砖和木柱撑起,屋门上方雕刻着梅花鹿等动物图案,有些图案既像动物,又像汉字。室内建造更是精致,大梁、二梁有水桶粗,与檩条、椽子一起支撑着整个房顶,尽显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古建筑的精美。

祠堂院内有两通石碑,分别刻着“光前裕后”“永世可孝”字样。李玉良说,因时间久远,碑上的字有些模糊。一通石碑系祖上传下来的“规矩碑”,也叫“家训碑”,碑上有勤俭、禁赌、忠孝等字样;另一通石碑叫“家谱碑”,上面记载着李氏祖先从伊川县迁往李老庄村的故事以及李姓家人在各地的居住情况等。

“宗祠文化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也蕴含着诸多传统美德。”一位带着孩子前来祠堂参观的李氏后裔说,祠堂院内的两通石碑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据了解,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四面八方的李氏族人都会赶往李氏祠堂祭拜祖先,共谋发展之路。近年来,李氏族人还自发成立了李氏家族基金会,除了用于村落的保护和修缮,每年还拿出部分资金奖励族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契机,建造民宿,让村民们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谈及未来,李玉良信心满满。

策划:刘泉 统筹: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董佳理 张满 朱碧琼 视觉:王玉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