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社区故事|七旬夫妻笔尖上的伉俪情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伴儿三次瘫痪,她不离不弃
社区故事|七旬夫妻笔尖上的伉俪情深

张春元用笔写下对妻子的感谢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却非常难。

在卫东区东安路街道鸿翔社区,有一对普通的夫妻——张春元和许晓敏,原本他们像无数平凡夫妻一样,过着简单而温馨的生活。然而,30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份平静……

面对病魔 三起三落

“许晓敏,你很辛苦,我很感谢你!”3月10日上午,当看着坐在轮椅上不会说话、不会吞咽,左侧躯体还不能动的张春元歪斜着身子,用笔在纸上艰难地写下这些字时,许晓敏的泪水夺眶而出……

许晓敏今年78岁,退休前在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办事处工作,张春元比她小一岁,是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东发电分公司的退休工人。二人1971年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两个女儿,一家四口日子过得还不错。

可是这一切随着病魔的突然而至发生了改变。1994年6月的一天下午,张春元在单位车间内检修完设备后准备冲凉,忽然头晕目眩晕倒在地……被同事紧急送到医院后,他被确诊为突发脑梗引起左侧躯体瘫痪。那时,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上中专,照料丈夫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许晓敏身上。

为让张春元重新站起来,许晓敏费了不少劲儿:为防止肌肉萎缩,她没事儿就用空玻璃瓶给张春元擀胳膊擀腿;为防止长褥疮,她用酒泡上中药一点点给他擦身子;许晓敏经常给餐具消毒,还天天换着花样为张春元做饭……刚开始时,张春元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渐渐地,他会坐了,会走了,半年后身体基本恢复,甚至还可以继续上班。

正当许晓敏喘了一口气时,1995年,丈夫病情复发,再次瘫痪在床,她先是给丈夫办理了病退手续,随后又悉心照料,用了两年时间,再次将丈夫从病魔的手中拉回。

命运似乎总喜欢和夫妻俩开玩笑。2013年8月的一天,已经退休的许晓敏欢欢喜喜陪着丈夫去内蒙古旅游,张春元再次脑梗发作,而且这次特别严重,他不仅左侧躯体瘫痪,还不能吞咽,不会说话。面对这样的打击,许晓敏心如刀绞,但仍没有放弃。

爱情真谛 笔尖演绎

因为有了前两次照顾丈夫的经验,许晓敏信心满满。为让丈夫重新开口说话,她每天都与丈夫对口型,一个字、一个词地反复教;为增强舌头灵活度,她将拔舌器伸到丈夫嘴里,一遍遍扯着他的舌头往外拔;为使丈夫不流口水,她用小勺裹着蘸有冰水的纱布,轻轻拍打他的脸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晓敏发现,虽然下了很大功夫,可丈夫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她深知丈夫内心清楚,却说不出来的孤独和绝望可能比身体的病痛更难熬。于是,她找来纸和笔放在丈夫的右手边,握着他的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尝试用这种方法与人沟通。

“鱼香肉丝!”

“茄子,鸡蛋茶!”

“性子急,忘了!”……在许晓敏的家中,大大小小的纸片或本子上写着许多歪歪斜斜的字。

许晓敏说,起初丈夫的动作很笨拙,字写得也歪歪曲曲,但她没有失去耐心,而是细心地观察着丈夫的手势和字体,连蒙带猜。如今10年过去了,只要丈夫一动笔“写话”,她基本一看就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小本子上,这句话被张春元反复写了多次,字体也最工整。

“现在会说电视、鸡、鱼等五六个词了!”付出总会有回报。2月下旬的一天,许晓敏独自在厨房里忙活,忽然她听到张春元喊“晓敏”,开始她还以为听错了,就凑到床边,结果丈夫又喊了一句:“晓敏。”可把她给乐坏了,连声道:“可以呀!你都能喊我了!”

感动邻里 人见人夸

30年的坚守和付出,许晓敏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

“她对老伴儿真是没得说!”85岁的邻居陈淑芝感慨地说。“只要天好,她总用轮椅推着老伴儿在院内散步,这么多年来,光轮椅都推坏了好几个。”正在聊天的许燕等几位邻居提起许晓敏,纷纷竖起大拇指。

社区党委书记张莉告诉记者,张春元夫妇是社区有名的模范夫妻,大家都很敬佩许晓敏。社区除逢年过节,时常买礼物到他们家中探望外,志愿者还经常上门为老两口义务理发。

“照照镜子,头发白了,脸上皱纹多了,但我感觉心态还很年轻。我想尽我最大努力,让老伴儿的身体越来越好。”许晓敏坚定地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