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民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春走基层|“喜乐馒头人”喜领慰问品 家属感慨:“近一年来,孩子的变化翻天覆地”
新春走基层|年宵花走俏 年味已飘香 预计下周迎来销售高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春走基层|“喜乐馒头人”喜领慰问品 家属感慨:“近一年来,孩子的变化翻天覆地”

工作人员给家属发放慰问品
 

□本报记者 李科学 文/图

“近一年来,孩子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1月25日上午,接过卫东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张红杰送过来的米、油、喜乐馒头等新春慰问品,精障患者昇远(化名)的父亲连声道谢,感慨良多。

当日上午,“喜乐之家”40多名精障患者和家属聚集在卫东区五一路街道河西社区会议室里。家属畅所欲言,分享孩子的变化,交流经验,心里满满都是感谢。座谈会后,卫东区民政局和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喜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每个家庭准备了新春慰问品:一箱“喜乐馒头”、一桶油、一袋米和一提纸,大家笑逐颜开。

去年3月,在卫东区五一路街道河西社区,全市首家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的机构“喜乐之家”正式成立;6月,庇护性就业实验项目“喜乐馒头”工坊开始在东工人镇街道东湖社区运营,十几名患者通过参与辅助制售馒头重获新生。

“咱卫东区民政局、社区和‘喜乐之家’为我们这些残障人士的家庭做了太多事情,感谢!”昇远的父亲说,39岁的昇远近一年的变化让人不敢相信。儿子从以前不爱动、不搭理人、出门就惹事,到现在能卖馒头、会主动干活,越来越懂事了。孩子患病这么多年,家里一直是愁云惨雾,现在终于看到了阳光。

“孩子终于走出来了。”精障患者晓瀚(化名)的妈妈也很激动,声音有点哽咽,“孩子自己也说,两年都没有出过门。现在,他愿意也能和别人交往,天天慌着去上班。”

晓瀚35岁,先在河西社区“喜乐之家”做训练,又去“喜乐馒头”工坊帮助做馒头。这份工作让他很有归属感,每天在工坊从早待到晚。张红杰说,前段时间市区下大雪,他们晚上近6点在街上巡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时,看到晓瀚刚从工坊出来,“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工作劲头大,也特别认真负责”。

“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我真是从心底里感谢,不知道该咋表达,只有感恩、再感恩。”晓瀚的妈妈说。

精障患者张一(化名)已50多岁,年近八旬的父母还要照顾他,非常吃力。“喜乐之家”成立后,社工常去家里看望。父亲也带着张一看“喜乐之家”线上直播的心理课程。“他变化很大。以前天天跑出去不见人影,我们到处找。现在他能做点简单的家务了。作为家属,我们衷心感谢,也希望孩子们康复得越来越好,‘喜乐之家’越办越好。”

一位患者母亲说起40岁的儿子,几近绝望,情绪激动,直言“生不如死”。大家纷纷劝解。

“孩子那是病了,咋能和他说道理哩?放平心态,千万不能要求太多。”“你看看我,还是个男的,七八十了,还不是啥都得给孩子干?”“他们就跟小孩子一样,你得哄着。”……

慢慢地,这位母亲平静下来。毕竟,发泄过后,生活还得继续。

“喜乐之家”负责人朱喜红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很单调,对于一些轻症患者,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康复活动,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训练很有必要。后期,“喜乐之家”还打算推出小厨房项目,教精障患者做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他们年龄渐渐大了,以后得自己照顾自己,最起码会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喜乐之家”也已聘请市六院专业医生,为家属进行居家照护培训,并请心理医生定期疏导。

“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专业机构,就是为了让有精神障碍的残疾人融入社会,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精障患者也能树立信心,更好地生活。”张红杰说。只要有一定的劳动能力、需要社区帮助的精障患者,都可以前来咨询、尝试。“让他们树立信心,能独立,能踏入社会,恢复自己的社交功能,这是最主要的。”

当天,在河西社区,共42户精神障碍家庭领到了慰问品。“本次我们共为82户精障家庭准备了新春慰问品,1月26日全部发放完毕。”张红杰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