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冬季取暖注意防烧伤烫伤
平顶山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到患者锦旗
科普义诊进乡村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让堵塞血管重获新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火、热水袋、电热毯……
冬季取暖注意防烧伤烫伤

 

□记者 杨岸萌

本报讯 火盆取暖,昏迷后下肢烧伤被截肢;明火取暖,致全身50%面积三度烧伤;睡觉时用热水袋取暖,第二天醒来发现胳膊被烫伤;艾灸一小时,小腿被烫伤……入冬以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了好几例被烧伤和烫伤的患者。近日,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张成书提醒大家,冬季取暖注意不要被明火烧伤、低温烫伤。

明火取暖被烧伤致截肢

73岁独居老人被明火烧伤,他在室内用火盆烧柴取暖时,因房间密闭过严缺氧昏迷后右脚伸进火盆,第二天上午被邻居发现送医。检查发现其右脚、右小腿重度烧伤碳化,急诊抢救后,做了右下肢截肢手术;左下肢三度烧伤,需要进行植皮手术。

叶县80多岁的老太太也是用明火取暖时被烧伤,火苗引燃衣物,致使胸背、臀部、双上肢、双下肢等多部位三度烧伤。家人发现后紧急送医,经检查全身烧伤面积达50%,到总医院烧伤科后给予输血、输液、血痂清除,还进行了一次植皮手术,目前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预计还要进行两到三次植皮手术。

针对很多农村老人使用明火取暖导致烧伤的情况,张成书提醒大家,使用炉火、炭火、柴火取暖,应注意通风,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取暖时,火不要太大,取暖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引燃衣物导致烧伤;晚间睡觉前要熄灭明火;老年人大多反应慢、肢体相对不灵活,所以最好在有看护人员的情况下使用明火取暖,“像上述独居老人,头天被烧伤,第二天才送医,不但延误了救治时间,对后期治疗也不利,更对老人的康复增加了困难。”

孩子被热水袋烫伤

如果说老人因为明火取暖“引火上身”,那么被低温烫伤,则是很多人的“盲区”。张成书说,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量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

宝丰县4岁的小孩子在晚上睡觉时用塑料热水袋取暖,家长将滚水倒入热水袋。孩子睡前,热水袋紧贴右上臂,直到第二天孩子醒来叫疼,家长才发现孩子胳膊被烫伤。

无独有偶,52岁的刘女士腿部不适,买来艾灸罐在家自己灸治小腿,当感觉疼痛时,还以为是艾灸起效了。因为感到疼痛轻微,她就坚持艾灸了一个多小时,取下艾灸罐后才发现皮肤被烫得起了泡。

冬季取暖别大意

张成书说,拔罐、熏艾灸、贴暖宝宝、用热水袋或暖手宝取暖导致的低温烫伤屡见不鲜。大家用热水袋取暖时热水在40℃左右就可以了,如果用开水除了烫伤也可能会导致盛水容器爆裂,后果更为严重。另外,入睡时最好不要让热水袋紧贴皮肤。

除此之外,张成书还提醒大家,使用电热毯时,最好在入睡前关闭,避免低温烫伤或者电伤,避免长时间使用引起皮肤发干、身体缺水甚至诱发其他疾病;艾灸或者其他低温取暖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查看皮肤情况。低温烫伤疼痛感不明显,皮肤上会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烫伤面积通常也不大,表面看上去不太严重,但低温烫伤创面都比较深,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所以大家如果被低温烫伤千万不能大意,要正规及时就医,避免遗留严重疤痕。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