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魅力鹰城·美丽乡村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魅力鹰城·美丽乡村篇】刘窑村:依山傍水谋振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魅力鹰城·美丽乡村篇】刘窑村:依山傍水谋振兴

石窑
村民在健身
村内道路
刘窑村依山傍水
 

□本报记者 李鹏程 文/图

1月10日,出汝州市区,向东沿325省道前行。刚过安沟水库不远,道路开始明显起伏,路两旁是山,继续前行三四公里就来到汝州市大峪镇刘窑村。穿村的省道沿着黄涧河蜿蜒,村里的360户人家分布在河两侧。

大峪镇是全山区乡镇,刘窑村扼守省道,是大峪镇的南大门,交通相对便利。刘窑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路畅、河清、户洁、庭美的村域环境,山清水秀,便捷宜居。

东大渠沿山盘旋

“两山夹一川”是汝州市的整体地形,刘窑村也是这样的形制。一处处民宅依山而建,依据地形高低有别。沿斜坡通往刘窑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的路上,一座茅草亭尽显古朴之趣。旁边的广场上,一位村民在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我们村也有健身器材,闲了过来扭扭腰、压压腿,真好”。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郭荣杰介绍,刘窑村有15个自然村12个村民组,是汝州最早一批旱厕改水厕的试点村,目前美丽乡村项目正在推进,包括4个村民组的排污渠雨污分流改造、东大渠清淤修复、各村民组道路升级、路灯安装。

沿山盘旋的东大渠位于半山腰,是当地人口中的“红旗渠”,全长3公里多,早些年通水时,从大峪山上引下的水可直接灌溉村里的农田,2017年因种种原因断流。这次的清淤修复工程将重现“人工天河”的景象,为村民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以前我们祖祖辈辈吃水都得挑山泉水,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里,真是方便太多了。”51岁的村民刘振伟说,自2020年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以来,村里打了两眼300米深的水井,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全覆盖,水质媲美矿泉水。

村风和谐生活美

“我们村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每月组织在家党员对村庄环境大清理。针对不在家的村民,房前屋后的清扫保洁和看家我们全包。”郭荣杰说,村里有600多人外出务工,在家的年轻人少,老弱妇孺居多,帮扶他们也是村里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闲的傍晚时分,村部前面的文化广场上总是少不了村民跳广场舞的身影,乡村大舞台的节目也给村民带来愉悦。

村民张素霞今年55岁,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家里忙碌着配制喂猪的饲料。她家的围墙由彩色的栏杆构成,院落周围栽植有常青的树木,给冬季的山坳增添了一抹绿色。

据汝州市联通分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朱止军介绍,张素霞是刘窑村的热心人,帮年纪大的村民从大峪镇、汝州市区捎东西,送村民出村就医,村民只要开口她都没有拒绝过。“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儿女出门务工不在家,我在家就该多照顾一些。我家里有车,出去也很方便。”张素霞说。

多方谋划好“钱”景

“纸坊肉牛养殖我们村占有股份,村里投资50万元入股,每年有8%的分红,村里还入股了汝州市乡村振兴局主导的蓝莓产业,2023年蓝莓收益59600元。”郭荣杰说,刘窑村有耕地10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由于紧邻省道,有一半的土地流转用于廊道绿化,每亩流转费用600多元,剩余耕地村里还以传统农业为主。正在清淤修复的东大渠通水后,村里的耕地就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可增加种植收益。

村里开发有公益性岗位,以脱贫户和监测户为主,负责村组主干道的清扫保洁。刘窑村唐沟组今年52岁的村民秦建奇就是7名保洁员之一。“活儿也不累,环境干净了,自然生活得舒心。清扫保洁有钱拿,真不错。”秦建奇说。

刘窑村紧邻省道有一排石窑,共有8孔,石窑上还建有老式瓦房,看上去像是一栋两层小楼。铭文显示,在石匠的努力下,从1977年2月10日动工到5月10日竣工,历时3个月,动用土石方1500余方,建成这座长36米、高14米、宽6米的石窑楼房。

“这是我们村下一步的开发重点。”郭荣杰说,村里准备上马石窑改建民宿项目,这里距汝州市区20分钟车程,距大峪高速出口1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紧邻黄涧河,村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加上石窑的加持,发展民宿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村里准备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打造石窑民宿综合体,等项目建成后,村民还可依托民宿出售核桃、柿子和生态蔬菜等增收。

策划:刘泉 统筹: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董佳理 张满 朱碧琼 视觉:王玉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