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鹰城校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来,一起玩“中国高尔夫”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来,一起玩“中国高尔夫”
40余名小记者已近距离参观体验 近期想玩请关注“鹰城小记者”公众号相关消息
参观展览
合影留念
体验捶丸运动
 

□记者 田秀忠 文/图

本报讯 上月31日上午,平顶山日报社小记者团组织40余名小记者在平顶山博物馆参观捶丸展览,并与平顶山学院老师互动,近距离探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院长梅国建介绍,捶丸是我国古代一种击球入窝的体育运动,源自唐代马球和步打球,宋元时期达到兴盛,至清代开始衰落。捶丸运动与现代高尔夫在运动形式、方法和比赛规则等方面呈现出较高的相似度,因此被称为“中国的高尔夫”,比西方的高尔夫球要早400多年。2022年,捶丸入选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平顶山地区是捶丸的主要发源地。2018年4月,鲁山段店瓷窑遗址东侧的煤厂施工时,一次性出土1600余件陶瓷球,经专家鉴定为唐代烧制。2023年11月15日,圆融雅韵——中国古代陶瓷捶丸与近现代陶瓷球艺术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举行,该展览是我国目前有关古代陶瓷捶丸最大规模的展览,由平顶山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2024年元旦,曾远赴上海的捶丸展回到鹰城,在平顶山博物馆与市民见面,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春节。为让全市小记者一睹捶丸和现代陶瓷球的风采,更加深入了解平顶山陶瓷历史文化,增强自豪感,叫响平顶山“捶丸发源地”新名片,平顶山日报社小记者团特组织了本次专场活动。

当天上午9点半,在平顶山日报社小记者团家长志愿者——毛明心妈妈、张家赫妈妈的组织下,参加此次活动的40余名小记者在平顶山博物馆一楼大厅集合、签到,然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捶丸展览。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有的小记者还专门带了记录本,不时记录着。

“捶丸是如何制作的?”

“捶丸运动也是用球杆吗?”

…………

小记者边参观边向讲解员提问。

参观结束后进入激动人心的互动环节。在平顶山博物馆门前广场上,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的张海峰老师首先向小记者介绍了捶丸及捶丸运动,然后向小记者提问“此次展览的主题是什么?”“捶丸又叫什么?”“捶丸的制作方法有哪几种?”等问题,小记者们争相举手回答,答对的小记者获得由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提供的精美文创产品一件。

最后的体验环节,小记者们分成5组,在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李玉磊、曲晓波等老师的指导下,每人体验了一把捶丸运动,用儿童球杆击打捶丸入窝,每名小记者还获赠捶丸一枚。

鉴于本次小记者活动报名火爆,平顶山日报社小记者团与平顶山博物馆和平顶山学院协商,决定近期再次组织捶丸展小记者专场活动,详情请关注“鹰城小记者”微信公众号相关消息。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