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我与平顶山晚报 | 一个特殊的摇篮
我与平顶山晚报 | 难忘那年那月那段真情
我与平顶山晚报 | 晚报的温度和高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平顶山晚报 | 难忘那年那月那段真情

作者:罗惠英
河南平顶山人,市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工人。多年来在《平顶山晚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作品数十篇。
 

斗转星移,我与《平顶山晚报》的情缘已三十载。她就像充满真情与挚爱的红丝带一样,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温馨与快乐。

我是一个年届八旬的退休工人,是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记得《平顶山晚报》有个版面叫“逢春苑”,我1995年试着投了一篇关于儿时压岁钱的文章,很快就刊登了。我丈夫1990年因病去世了,晚报上曾有个版面叫“银发族”,我就写了一篇内容为“丧偶更应心豁达”的文章。从此,我的文章不时见诸报端。晚报近年来倡导文明祭扫,开设了“天堂信箱”,我多次参加,写信寄给天堂的老伴和母亲。

难忘2005年晚报与商家联办的“寻找优秀贫困母亲”公益活动。我有一个年近六旬的儿子,他从小就患有一种罕见病,叫肝豆状核变性,几十年来靠服用药物延续生命。我数十载守着残疾儿子生活,在农贸市场靠卖香包、编织帽子等补贴家用。晚报得知我的情况后,记者王春霞来家里采访,报道了我的经历。我被评为“优秀贫困母亲”,获得1000元救助金。从那时起,记者牛智广在母亲节或端午节就会和志愿者一起来家慰问。

几十年来,我和报社的记者王春霞、李霞、高红侠都成了好朋友。2019年,因长期劳累我病倒了,需住院治疗,我把病情告诉了王春霞。她帮我联系医院,大夫还以为她是我的女儿。她白天工作那么忙,晚上还和丈夫、儿子一起到医院看我,送来美味小吃。每当我生活上遇到烦心事,总爱找她唠叨,她总是耐心听我倾诉并安慰我,想法帮我解决。

2021年4月,我从晚报上看到市劳模园开园的消息后,就和儿子去市劳模园参观。在市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孙丽萍的劳模雕塑前,我看到“潜心研究脑血管病和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介绍后眼前一亮,要是能让孙丽萍帮我儿子看看病该多好呀!于是我向同时入驻市劳模园的范素海求助。几十年来,范素海志愿者团队为我和儿子排忧解难,与我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他当即通过工会组织与孙丽萍取得了联系,并将我们送到医院。孙丽萍看了上世纪80年代我去北京给儿子看病的病历,对儿子进行了检查,又让儿子去抽血化验肝豆状核变性的指标,能减免的费用都减免。后来,血样送到郑州化验,孙丽萍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我:“你儿子的病情大有好转。”儿子的病复诊,俺40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是晚报的报道让我达成了心愿,俺这晚报订得真值啊!

《平顶山晚报》记录着我的昨天。每次记者来家采访的时候,每当我的征文获奖的时候,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平顶山晚报》也服务着我的今天。通过报纸,我找到了60多年没见面的两位老同学。

《平顶山晚报》,我衷心地谢谢您!您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您伴我度过了悠悠岁月。今后,我愿和您风雨同舟,一路前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