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三十而立 向新出发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与平顶山晚报|真情相守三十年
我与平顶山晚报|遇见《平顶山晚报》
我与平顶山晚报|伴也,成也
我与平顶山晚报|父亲·晚报·我
我与平顶山晚报|陌生的老朋友
我与平顶山晚报|半载相处 余生相守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平顶山晚报|伴也,成也

作者:赵晓婕

平顶山学院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篇推理小说《老宅之谜》《校园疑踪》作者,电影《耳畔的风》《极速弯道》编剧。
 

现在是一个读书难的时代,有人归结原因有二:一是外界诱惑太多,短视频铺天盖地,小八卦层出不穷;二是个人不自律,你读或者不读,经典就在那里。但是许多人都选择对经典膜拜一番,然后去和小视频交朋友。所以我怀念第一次给《平顶山晚报》投稿的日子。

那是快20年前,我端坐在书桌前把稿件用自己最好的字体抄誊一遍。害怕作品不足以引起编辑老师的重视,一定要在稿纸上下足功夫。为了证明咱大学生的身份,必须用印有我那个211母校全名及LOGO的稿纸。

那时候,报社门口有一个小小的信箱,是用来收作者稿件的。当然,你也可以买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作品投进邮筒,然后你等待的心在这头,尊敬的编辑老师在那头。我性子急,没有安全感,怕稿件进了邮箱就被吃掉了,又怕被邮递员弄丢,更怕每天的投稿信件像纸片一样飞到报社编辑部,我那无足轻重的作品被湮没了。第一次投稿,我亲自去的,骑着小自行车,来到报社门口,郑重问门卫大爷:“师傅,这里是不是可以投稿,我是来投稿的。”大爷很和善,带着笑,用亲切的河南话跟我说:“是嘞,放那个信箱里吧。你是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虽然不知道大爷是怎么判断出来我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但这句话我记到现在,自认为是咱身上带了点写文章养出来的“文化味”。

然后,我趴在小区门口报亭蹭了一个多星期的《平顶山晚报》,愣是没有看到我的文章,那心情真的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第一次投稿的时候,也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同期进行的还有锻炼身体希望能再长高几厘米,买个彩票希望跻身富豪行列。那时还没有高铁,参加完公务员考试的我坐着大巴从郑州返回平顶山。冷不丁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赵晓婕,你是不是给晚报投稿了?”“是呀,咋了?”我心里隐隐觉得是个好消息。“嘿,发表了,我在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署的你的名字,风格跟你平时说话一个样,没想到真是你!”“那篇文章叫什么名字?”我焦急地问。毕竟翘首以盼那么久,这突如其来的泼天幸运是真的吗?万一有人和我重名怎么办?“叫《蓝》。”不等我思考到编辑老师还可能帮我修改作品名字这层问题,朋友已经报出了我投稿文章的名字。“是我的是我的是我的,你把报纸给我留着啊。”

那一刻,我恨不能冲着司机师傅喊:“麻烦您看到报亭给我停一下,我的文章发表了,我要买一份《平顶山晚报》!”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与《平顶山晚报》的结缘就是我人生的一个拐点。公务员当然是没有考上,但是我发表文章了呀;一米五的身高也扭转不了了,但我发表文章了呀;彩票当然也没中,但我发表文章了呀!这一篇千字小文,让我心里有了一个隐秘而自信的角落,但凡失败失意失望的时刻,我会想到。也是这份自信,推动我后来出版了小说,做了编剧,参与了很多图书项目的撰写。每每收获一个小小的肯定,我都会想起骑着自行车第一次去投稿的日子。那篇《蓝》是我梦想实现的起点,所以《平顶山晚报》于我,伴也,成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