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三十而立 向新出发
3上一版  下一版4
 
雪中送炭 爱心成就大学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中送炭 爱心成就大学梦

二O一五年“爱心成就大学梦”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
2009年,晚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爱心成就大学梦”助学活动,受助大学生领取助学金。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禹舸/图

回顾《平顶山晚报》走过的30年,“爱心成就大学梦”助学活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2006年到2018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晚报一路同行,助力寒门学子,用爱的力量鼓励他们昂首前行。

13年,我们一起将点滴爱心汇成海洋,帮助千余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13年资助千余学子圆梦

考上大学是众多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步。然而,一些家庭因遭遇意外、重病等致贫,孩子考上大学却因高额学费而举步维艰,尤其是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前。不少寒门学子高考结束,就通过夜市打工、工地搬砖、做家教、刷盘子等各种方式来筹措学费。

为帮助寒门学子顺利踏入大学校门,2006年7月底,晚报专门策划了“助学子·跃龙门”圆梦行动,于7月31日以《您的爱将改变他(她)的命运》为题,在一版头题发布了第一篇消息,宣布助学行动启动。次日,一篇关于贫困学子的报道——《李琳翡——考上南开发愁学费》和市自来水公司拟捐款5000元助学子的报道同时刊出。随后,更多关于贫困学子的报道连续推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热心企业和市民争相捐款。

晚报报道引起时任市委书记邓永俭的高度重视,他专门作出批示“平顶山晚报发起的‘助学子·跃龙门’圆梦行动很好”,并号召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在全市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确保全市没有一个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

不足一个月时间,全市100余家单位和个人参与晚报“助学子·跃龙门”圆梦行动,共资助贫困学子50多名。晚报举行了助学金发放仪式,不仅受助学子及亲属到场,许多捐款单位代表和个人也受邀来到现场,见证这一时刻。为了做到公开透明,晚报将捐款明细在报纸上予以公布。

2007年7月,“助学子·跃龙门”圆梦行动更名为“爱心成就大学梦”助学活动并再次启动。这次,市慈善总会、市志愿者协会也加入进来。当年资助的学生以考上重点院校的贫困大学生为主,倾向于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的学子。

为了核实求助学子的家庭真实情况,一方面市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进行入户调查,建立档案,另一方面晚报推出专栏,报道贫困学子家庭情况和他们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社会各界的捐款纷至沓来,当年共收到捐款16万多元,为41名贫困学子发放了4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此后,“爱心成就大学梦”成为晚报每年的公益报道行动,一直到2018年。其间,晚报曾与市总工会、市教育局等联合推出,并曾多次与市慈善总会、市志愿者协会、市人民教育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联合举办,每年少则资助贫困学子数十人,多则资助100多人。

13年里,晚报记者冒酷暑进社区、下乡村,走访寒门学子,报道他们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成长的励志故事,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在晚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爱心接力”共计帮助千余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那些感人瞬间至今难忘

众人拾柴火焰高。晚报“爱心成就大学梦”之所以能坚持13年,有赖于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爱心付出。每年活动启动后,很多人并不富有仍慷慨解囊,他们赶到报社,留下捐款匆匆离去,甚至不愿留下姓名;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伸出援助之手……

许多感人瞬间至今仍留在记者的记忆深处:2012年,一位90岁的耄耋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晚报热线办公室,用颤抖的手从裤兜里掏出1000元钱,说自己刚领了退休金,想帮帮贫困家庭的孩子,留名“无名氏”;2015年,在北京工作的田女士回平顶山探亲,看到晚报报道后,赶到晚报热线办公室捐款1万元;2015年,曾吃低保的舞钢曹女士赶到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为鲁山一名贫困学子捐款1000元,此后3年仍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00元,资助这名学子直到大学毕业;一名身穿蓝色工作服的中年女士连续多年为活动捐款,每年捐款2000元至4000元不等,每年留下的姓名都不同;2018年,鹰城好人张郑生再次来到晚报热线办公室捐款1000元,这已是他第7次为学子捐款……

许多爱心企业也参与进来。市区多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曾多次参与结对救助,帮助多名学子。画眉谷景区、国大药房、河南博大市政工程公司、中央储备粮平顶山直属库、卓越古筝、山城宾馆、河南大乘律师事务所……许多曾为贫困学子奉献爱心的单位和企业的名字留在记者心中,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爱心人士和组织还曾通过义卖和线上募捐等形式为贫困学子筹集善款:2009年,鲁山公益人士张朝岑捐赠散文著作《追寻高原的白云》,通过义卖为贫困学子筹款;2016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根等人与市老干部大学的学员一起捐赠一批书画作品,义卖为贫困学子筹款;2018年,市志愿者协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开展募捐活动,先后有近千名爱心网友向贫困学子伸出援助之手。

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那些捐助人与受助学子相见,或拥抱或湿了眼眶或泪落如雨的画面,至今想起仍感动如初。

受助学子为晚报送祝福

受助学子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如今早已扎根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材。

就在几天前,记者收到一份寄自郑州的礼物,打开一看,是精美的糕点。这份暖心礼物来自2015年的受助学子王行。当年她考上河南理工大学,因家庭贫困难以筹够学费,晚报报道后,一位爱心企业家为她捐出了当年的学费。现在她在郑州电信部门工作,工资不低,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负担上高中的妹妹的生活费。

“那时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现在好多了,妹妹上了高中,弟弟也能打工挣钱了。”电话里传来她开心的声音,“我是晚报公益助学活动的受益者。祝愿晚报的公益新闻越做越好!祝愿晚报的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与记者保持联系的还有受助学子王文娟。2012年她被河南大学录取,但和她相依为命的爸爸在市区做保安,收入微薄,负担不起她的学费。经晚报救助顺利上大学后,她一直寻找各种机会勤工俭学,自己赚取生活费。2016年她大学毕业后,成为南阳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走上岗位后,她曾专门到晚报表达感谢。如今,她已在当地结婚成家,生活幸福。几天前,得知晚报创刊30年就要到了,她通过微信发来祝福:“非常感谢《平顶山晚报》及各位记者对我当年上大学的帮助。新闻媒体为人民,人民必定支持你们!希望《平顶山晚报》越来越好!衷心祝愿各位记者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