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体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复苏中超越——2023中国体育十大新闻解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苏中超越——2023中国体育十大新闻解读

5月1日,国际棋联主席德沃尔科维奇为丁立人(右)颁发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奖杯。
9月30日,张之臻在杭州亚运会网球项目男子单打决赛后庆祝夺冠。
7月2日,中国队球员李梦(左)和韩旭在女篮亚洲杯夺冠后拥抱。
2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右)和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主任王瑞连共同为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揭牌。
 

2023年,诸多相聚与重逢发生,复苏与发展相伴相生。与“体育”有关的许多时刻,成为人们共同拥有的美好记忆。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3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由此回顾中国体育这一年。

2023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

(以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1.中国网球选手连创历史

2.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成立

3.中国选手首次加冕国象棋王

4.中国队包揽世乒赛五冠

5.乡村体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乡村振兴新动能

6.中国女篮12年后再夺亚洲杯冠军

7.中国泳军国际赛场连创佳绩

8.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9.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10.男子马拉松一年两破全国纪录

体育, 在人潮中蓬勃发展

12月3日,好消息从日本福冈国际马拉松赛场上传来。中国选手杨绍辉以2小时7分9秒的成绩再度打破中国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今年3月,何杰曾在无锡马拉松上打破了被尘封15年的该项纪录。“一年两破马拉松纪录”的现象实属罕见。这背后,体现了选手们训练方式的优化与绝对实力的提升,也体现出兼具“高水平竞技”与“全民健身”双重元素的路跑赛事,在我国迎来的井喷式发展。

据统计,杭州马拉松参赛人数超3.6万人,刷新该赛事纪录。仅上半年,在中国田径协会备案的赛事就达133场。高峰期时,同一天全国有二十余场马拉松赛事鸣枪。

涌动的人潮来自全民健身的热潮。

不止于城市,在我国的广袤乡村,“村超”“乡村篮球大赛”等赛事,广泛地激发起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比赛由村民组织,球员由村民组成,广大受众的参与造就了极具感染力的赛事。“村超”发源地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的县长徐勃表示:“只有接地气才更有生命力。”

在乡村,“体育+”赋能旅游、文化产业,展现出强大经济推动力。以台江县为例,由于“乡村篮球大赛”的举办,今年前三季度,该县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60.46%,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91.63%。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大家对健康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同群体在‘身体的重要性’这一话题上达成了共识,从路跑到‘村超’再到各类赛事,市场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

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珠联璧合,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相继出台,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支持与利好。

此外,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在今年2月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体育法规定的体育仲裁制度成为现实。年末,体育仲裁委员会已依法依规完成第一批案件的处理,当事人网上办案大厅也已开通上线。

“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的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促使我国朝着“体育强国”平稳加速前进。

体育, 交流互通美美与共

成都的火锅与杭州的桂花,是留在澳大利亚记者罗素心中的两种“中国味道”。在这一年,成都大运会与杭州亚运会先后举行。

“太阳神鸟”衔来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青春消息;潮涌声中,亚奥理事会全部45个成员、10000多名运动员相聚钱塘江畔。

赛场上,中国代表团在成都以103枚金牌、178枚奖牌身居大运会金牌榜、奖牌榜榜首。杭州亚运会上,中国队则以201块金牌的历史最好成绩第11次位居亚运会金牌榜榜首,同时拔得奖牌榜头筹。这是我国体育后备力量与整体实力的体现。

竞技之外,体育“润物无声”的能量,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以彰显。

亚运会上,张雨霏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在泳池边哭泣相拥,那是运动员间的相知与共情。

大运会后,美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克诺普表示:“这里的人们热爱和平……我们对彼此的了解越深,世界上的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梅罗认为,共同从事体育活动是人类沟通交流、弥合分歧的重要途径;体育为世界各国增进相互理解提供便利,也为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两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是激烈的竞技,是久违的聚会,更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印证。

两场盛会将爱与友谊传向世界,也为两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体育遗产。

据统计,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亿元,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人。而成都市近三年来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870亿元。两场大赛均实现碳中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以赛兴城、以赛惠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深度交融后结出的硕果。

体育, 一种不改变的信念

过去一年,中国体坛前进中频现突破,群星闪耀国际赛场。优势项目稳步向前,国乒再揽世乒赛五冠;国羽又一次将苏迪曼杯揽入怀中;中国跳水队屡次实现金牌包揽……

“三大球”中,中国女篮令人眼前一亮。7月,在2023年女篮亚洲杯决赛中,中国队以73:71战胜日本队,时隔12年再次夺冠。10月,中国队再次击败日本队,在杭州亚运会上成功卫冕。

一度蛰伏的中国泳坛在今年步入高光。在福冈游泳世锦赛上,中国队收获5金3银8铜,名列游泳奖牌榜第三位,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和八项亚洲纪录。覃海洋更是成为男子蛙泳“三冠王”,并获得世界泳联年度最佳男子运动员称号,成为泳池中亮眼的中国色彩。

迎来集体爆发的还有中国网球。21岁的郑钦文选择用吃下止痛片、打着绷带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姿态,结束赛季终场。这一年,她的世界排名从第25位提升至第15位,并收获WTA“年度最快进步奖”。她与张之臻、吴易昺等7名中国大陆选手入围美网单打正赛且全员首轮晋级,更体现了中国新一代网球选手整体实力的提升。

丁立人用惊人的意志力与决心成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国际象棋世界棋王,也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17位世界冠军;谢震业百米短跑再度“破十”;张伟丽战胜莱莫斯,卫冕UFC女子草量级金腰带……在这一年,无论逆境顺境,中国运动员们始终用不变的信念战胜自我、奋力向前,他们的拼搏姿态拥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多面开花的背后,是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整体提升。据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消息,目前中国队已取得27个大项中137个小项的奥运资格,正为巴黎奥运会全力备战。

体育是一种力量,动人而振奋。它永远追求胜利与突破,也始终以和平的方式推动着世界交流互通。(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