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军大衣温暖“喜乐馒头人”
走读初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一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潮来袭
军大衣温暖“喜乐馒头人”

张红杰(右一)帮“喜乐馒头人”穿上厚实的军大衣
 

□记者 李科学 文/图

本报讯 寒潮来袭雨雪至,参与辅助制作销售“喜乐馒头”的精障患者也迎来见工后的第一个寒冬。12月14日下午,卫东区民政局将特意购置的冬衣和棉鞋送到10名“喜乐馒头人”手中。

“连日来,气温骤降。参与制售‘喜乐馒头’的精障患者绝大部分在室外工作,很辛苦。”卫东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张红杰说,怕在市区街头工作的精障患者受冻,工作人员上午特意购置了一批厚实的军大衣和棉鞋,下午逐一送到大家手中。

38岁的昇远(化名)家住康馨花园小区,平时在社工刘英辅助下在小区通往矿工路的出入口路边售卖馒头。半个月前,在卫东区政府和区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他的“喜乐馒头”流动销售摊点搬进了固定销售点——由闲置核酸小屋改造而成的便民服务亭。

虽然4点才开始销售馒头,但下午2点半,昇远已站在小屋边等着接馒头了。天很冷,他戴上了毛线帽和耳暖,不时摇摆着身子取暖。3点多,喜乐之家社工蒋安明开着一辆面包车过来了,车上装着多箱“喜乐馒头”。昇远赶紧迎上去,把自己的两箱馒头搬进小屋。

“你又来啦!”昇远高兴地给记者打招呼,还表示要给记者买水喝。

随后,昇远去河西社区“喜乐之家”休息了一会儿。4点多,馒头小屋开张了。

“来,试试,今年最流行的军大衣。”给平安大道东段东联社区几名精障患者送完衣服,张红杰和卫东区民政局志愿者又赶到这里。穿上厚实、崭新的军大衣,昇远咧嘴笑起来,把大衣的毛领子立起来护着脸:“刚才还说有点冷哩,这真暖和,可好!”

“你脚上穿的还是单鞋,再把棉鞋穿上,坐着卖馒头就不冷了。”刘英也很高兴,说最近有很多市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专程来买馒头,“我替昇远谢谢大家”。

在矿工路与向阳路交叉口的“喜乐馒头”小屋,18岁的晨晨(化名)熟练地招呼顾客、取装馒头,让客人扫码付款。晨晨性格开朗,但由于患病此前找不到工作。经别人推荐,4天前,他开始在妈妈的陪伴下售卖“喜乐馒头”,一天能卖200个左右。妈妈很高兴,晨晨有了工作,“有用了”,生活也有了希望。

由于长期服药,晨晨身材较胖。他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里面是一件短袖,懂事的他却说“不太冷”。张红杰为晨晨挑了一件大号军大衣,严严实实地裹住了全身。

“很暖和!”晨晨笑着道谢。

“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轻度、中度精障患者来说,制售馒头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康复训练方式,可以让他们通过与人接触,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张红杰说,近日,随着晚报连续报道,他们已接到不少精障患者家庭的申请,希望能参与“喜乐馒头”的制售。他们正逐一对患者进行考察和评估,推荐适合的康复方式。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每个馒头销售小屋安排两名精障患者,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销售馒头,让更多患者得到锻炼。”张红杰表示,河西社区“喜乐之家”新上了一个手工制作灯笼的项目,帮助患者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成品也将进入市场销售,“我们会对精障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他们参与哪种工作。”

不管是制作还是销售馒头,精障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而易见。“有的孩子以前从来不和家人交流,一说话就是吵架,家庭关系紧张。通过制售馒头,他们与人交流多了,和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缓和,开始尝试与家人构建亲密关系。”张红杰说,目前在“喜乐馒头”工坊工作的精障患者实际上内心都很单纯,“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他们感受到被爱和被需要,就会逐渐建立起生活信心,最终顺利融入社会。”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