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记者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村新貌 产业富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河村:
老村新貌 产业富民

菇农在介绍香菇种植情况
通往村里的道路景色宜人
村文化活动中心门前景观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通往村内的道路旁,枫树叶正在变红,可百日菊依然娇艳。大棚内,村民们正在采摘香菇,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是上周记者在鲁山县背孜乡长河村看到的情景。

今年以来,该村先后建立香菇大棚30多座,安装了光伏,建起了“生猪千头线”,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为“五星”支部创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村新貌环境好

“这两年咱村变化不小,环境美了,生活好了。”在长河村村委会东边约1公里处的游园内,68岁的丁学德和50多岁的王海梁聊着天。游园内,除了古树参天,还有碾盘、石磙、石磨等,诠释着老一辈人的温馨记忆。

几年前,长河村经常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到夜间,漆黑一片,入村的道路还坑洼不平。村民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外,就是出外打工,挣的钱也不多。

因位居深山区,长河村一年四季最怕干旱。适逢干旱天,村民吃水都困难。

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在该村打响,长河村终于迎来了生机。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先是整修村内道路,接着购买垃圾桶、安排保洁员、建立公厕、栽种绿化树、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下水道等,使村里村外焕然一新。

2018年,针对该村用水情况,背孜乡政府筹资200余万元,在长河村打了18口深水井,解决了该村453户1000余人的饮水难题。

“现在可方便了,自来水全部通到厨房,再也不用发愁吃水了。”今年60多岁的村民李得高兴地说。

为了让村民闲暇时有个好去处,村里建设游园的同时,又建了文化广场、戏曲大舞台。去年,长河村又筹资100余万元在村部门前建了一座拦河大坝,帮助村民蓄水的同时,也成为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坐在大坝旁的柳树下,村民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悠闲地钓鱼,满满的幸福感。

生活好了,心情也好了。到了晚上,村民们都会到文化广场载歌载舞,热闹极了。

产业赋能效益好

时下,走进长河村,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村委会西边,30多座香菇大棚一字排开。大棚内,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花菇升柄展伞,菇农的脸上荡漾着笑容。

“这些香菇大棚全是村集体产业,由政府出资搭建,村民自由租赁使用,村‘两委’帮助提供种植技术。”长河村党支部书记田建生说,这些香菇大棚不仅让承包户赚了钱,也解决了村里不少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河村还建有冷库,用于存放新鲜香菇,解决了菇农的后顾之忧。

村委会南边是该村建起的“生猪千头线”和新安装的光伏。

“目前这里饲养肉猪500多头,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万元。”田建生说,截至目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已有20多万元。

“真是感谢政府、感谢驻村工作队,让村里有了产业。不少监测户也养起了牛羊,走上了致富路。”今年70多岁的田秀发说,他家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他贷款两万元买了羊,目前羊群已发展到了40多只。靠着养羊,他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党建引领绘蓝图

“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创建‘五星’支部,引领基层治理”……时下,在长河村,类似激励人心的标语随处可见。

“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四星’,全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正在争创‘五星’支部。”长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亚鹏说,“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村里的变化更大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更高了。

为进一步推进“五星”支部建设,背孜乡政府和鲁山县城南新区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次到该村调研,为推进“五星”支部建设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献计献策。

长河村党员干部更是积极参与,依照“五星”支部创建标准,改造提升党建阵地,并公开评选了“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推行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村庄由环境美到生活美的蝶变。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和抢险救灾预备队,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今后,我们还打算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连翘、蒲公英等中药材,让村子变得更美、让群众收入更多、满意度更高。”提起未来,杨亚鹏信心满满。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