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共赴和美之约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共赴和美之约|北大营村:村美民富 邻里和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赴和美之约|北大营村:村美民富 邻里和睦

农耕馆
大型凉亭
亭内聊天
岸边小景
法治文化长廊小游园
 

□本报记者 李科学 文/图

农耕馆里,各种老式农具静静地陈列着,唤起人们埋藏在心底的乡土记忆;新建的现代化炕烟厂房内,隆隆的机器声显示出现代化生产的强劲势头——在叶县龙泉镇北大营村,历史与现代的交织、碰撞让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

10月15日的叶县龙泉镇北大营村绿树仍枝叶繁茂;村内河塘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人家忙碌的身影。村子南部,村民在田间大棚劳作,踏踏实实奔向致富路。

人居环境展新颜

村里的法治文化长廊小游园是大家最喜欢的地方。游园两端有亭,绿意盎然。东头亭子内,一位老人闲坐逗猫;西头亭子内,两名村民谈天说地,悠然自得。

小路沿线是法治文化长廊。北大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边永胜说,村民闲时喜欢来这里玩,沿着长廊小径漫步,欣赏湖岸美景,或驻足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村里多处墙上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内容,将法治宣传元素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村里的农耕馆也是村史馆,充满怀旧色彩。屋里几面墙上满满地悬挂着牛套、牛铃、犁、耙子、杈、生产用烟斗等农具,瞬间唤起久远的记忆。村史情况、乡贤资料展示也让来访者对村子有了更深的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老式农具已经不再适用,村民捐献出家里的老式家具、农具等,建起农耕馆,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村子的发展、农具的变迁。”边永胜说,附近学校的老师也不时领着学生前来参观,了解相关农耕知识。

农耕馆附近,彩绘墙展示了各式农具和乡村丰收景色,与馆藏农具相呼应。

产业引领致富路

北大营村共有村民307户1217人,总耕地面积1450亩(1亩≈666.67平方米),主要产业是小麦、玉米、花生、香菇等。村里重视产业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优质强筋小麦300亩。

村子南端的大棚孕育着希望。“流转了280亩土地种植烟叶,村集体经济23个大棚种植香菇、蔬菜等,发展壮大村里经济。”边永胜说,村里还制定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主要用于贫困群众增收、扶危济困、爱心助学、改善村容村貌等公益事业。“项目实施严格按政策进行,推进顺利,公示公告及时,收益分配科学合理,后期管护到位。目前,各个项目都顺利、有序地发展。”

今年北大营村的烟叶收成不错。在村子东部,一座现代化的炕烟厂于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村民种植的烟叶被村集体收购后在这里进行统一科学加工。“办好项目,使集体经济壮大,让群众早日致富。”边永胜说。

文明之风润乡村

村里的文化广场是村民聚会的好地方。跳广场舞、进行民间文艺表演、看电影……其乐融融。村里成立了文艺表演队、气功队、酷走队和广场舞队,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整洁的村容村貌和志愿服务队的努力密不可分。”边永胜说,2018年北大营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参加,寒暑假大学生的加入更是给志愿服务队注入了活力。清理垃圾和花池杂草,义务植树;宣传法律知识、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提倡公筷行动、光盘行动……在倡树文明新风、维护公序良俗等多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以优良的“家风、家规、家训”涵养文明乡风。村里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等乡村光荣榜上榜人物评选推荐,评选文明户和文明家庭,激励先进,大大调动了村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村里积极引导村民明理崇德,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进一步形成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人人和善的文明新风尚。

策划:刘泉

统筹: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周冬 董佳理

视觉:王玉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