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秋意浓
秋天
柴椐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意浓

 

◎赵大民(河南鲁山)

过了农历八月十五,秋意就更浓了,天也凉了许多,秋雨下个不停。

我在读一本书,是贾平凹先生的《河山传》,就是这时,在深圳的永乐君把我拉进了鲁山三高“恰逢98年”校友群,还给我发了不少信息,希望我能回去参加联谊活动,“我每天看着那么多老师和同学假期里也不休息,为这事儿忙碌,我就着急哩很,真想飞回去,只是身体不老得劲”。我问了他几次,他才说得了急性肾结石。“身体健康第一,别着急,慢慢调治调治就中了。”我安慰着他时,他还在说:“得的真不是时候!”我本来还要说一些话给他,却没有说出口,多少话也抚慰不了他想回来又回不来的心。

侯新发老师加了我的微信,并邀我也回去看看,他还把我的几篇拙文发到了校友群里。我那时为学校写的文章中,自然有侯老师的名字。他们那一批年轻的老师,皆优秀,且都有自己好听又易记的大名,而侯老师的名字似乎更好记一点儿,他是体育老师,功夫强不说,人又活泼幽默,与学生们打成了一片。“侯老师就是我们的‘猴哥’。”我听了,就笑了,十五六岁的少年对老师的爱,自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后来,李松涛老师的微信也加上了。在校时,我与他是“邻居”,毕业于河南大学的他,温文尔雅,话不多,却温暖……

那时,我从这些年轻老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心存感激。

我的楼下住的都是学校聘请来的老先生们,我时常与胡宗学、翟登松、李绪岑、李国健、张福庆、司金印、姚廷西等先生们说说话。来自宝丰的胡宗学老师给我讲了他背着老娘到河南大学上学,还有他这个学历史的常常跑到医学院听课,竟通了医术,以及他在南阳遇到爱情的故事;司金印老师在张良高中教过学,与我就更近一点儿,他的屋里总是熬着中药,苦涩的味道冲鼻,“我跟牛一样,整天吃这些药草,越吃越有劲儿。”他说了,就哈哈地大笑。其实,他知道自己的胃病很重了,却依然坚持着教学……

这些退而不休的老师,心里还装着学生们,张福庆老师说:“这是学校招来的第一批孩子,我们都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了,但能陪他们走多久就走多久……”他的外号是“张具体”,他没有教课,可他把家就安在了学校。

侯新发老师将拙文推介后,就有一些老师和同学去关注了,一位叫徐若冰的同学还赞赏了不少,特地给我留言说是“98届的学生”。那时候,我在校并没有教课,甚至可以说我并不是他们的老师,我只是做一些学校的宣传、图书管理、报刊征订等工作,而不少同学课余却喜欢来找我说话,他们叫我“老师”时,我就说:“别叫我老师,我是把你们当弟弟一样看待的。”

后来,我离开了学校,还时不时收到一些同学的信。

20多年后,我又回到了学校。那位漂亮文静的女老师,带我们到办公室刚坐下,就把茶水和果品端过来了,笑着说:“老师,请喝茶,请吃点东西。”我笑着说:“我可不敢称老师。”正说着,方老师的手就握过来了。他和爱人都是教语文的,都是湖北人,来校一二十年了,方老师的文章写得极好。一对异乡人却扎根于鲁山的教育事业,岂不令人敬重?

见到了老校长刘福朝先生,91岁的他,耳不聋,声如钟,我搀着他走了一段路,他说:“看到孩子们都好,心里可得劲。”先生爱了一辈子学生,高寿康健。

同学们皆近中年,回到了校园,却一下子成了少年,还要老师们再为他们上上课,端正地坐在讲台下,聚精会神听讲的时候,谁的心不激动呢?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