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共赴和美之约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实业兴村果色添香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绰楼村:
实业兴村果色添香

今年的水蜜桃行情不错,村民陈光辉喜不自胜。
制衣厂里的“村民工人”
村内宽阔的道路、盛开的月季
村民在家门口的厂里上班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现在的日子真是在天上过哩!种地机械化,出门有汽车,想吃啥有啥!”7月18日,鲁山县马楼乡绰楼村一座凉亭下,71岁的王留记和数位老人手摇芭蕉扇,谈论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满足之情溢于言表。绰楼村道路整洁、绿树掩映,果蔬产业远近闻名,村内的两家制衣企业不仅为村集体创造收入,还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村民白天在村里上班挣工资,晚上在文化大舞台前载歌载舞。“现在城市有的,俺村都有了。”村民高兴地说。

小村庄蝶变为“游园”

鲁山县城东行约4公里,311国道北侧,就是绰楼村。该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347户共1480人。2018年以来,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携手努力下,绰楼村不仅成功脱贫,而且推动农业迭代式发展,蝶变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以前想都不敢想,村里光污水坑就有好几个,一到夏天酸臭难闻。”回忆过往,村民王三水感慨良多。

生活要想好,环境最重要。2016年,随着“脱贫攻坚战”在绰楼村打响,该村党支部书记闫钢锋带领村“两委”人员,与驻村工作队携手整治村内环境,使该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带领村民齐动手,将所有污水坑填平,同时铲除垃圾、建造排水沟、铺设村内道路、栽种绿化树、增设垃圾桶,并安排村民日常保洁,一座崭新的游园式村落叫人耳目一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村里环境蝶变,得到创业投资者青睐,村民干着也更有劲儿了,涌现出一批种地大户、瓜果蔬菜大户。“截至目前,俺村现有果蔬大棚28座,服饰加工厂两个,另有梨园、桃园、葡萄园等,村内200多名村民不出村就有钱挣。”提起这几年的变化,闫钢锋喜笑颜开。

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

记者在村里行走,大老远就听到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原来,在村文化广场东50米处,一座挂着“河南巧约服饰有限公司”牌子的工厂内,数十名工人正在加工内衣。

公司老板叫王园园,是绰楼村的返乡创业者。“原来在外给人打工,虽然干得也不错,但眼看家乡变化这么大,而且对返乡创业也很重视,我就回来自己创业了。”王园园说,“在家门口创业既方便,又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

王园园的公司注册成立于2018年1月,生产文胸、短裤、泳装等,产品出口欧美,订单量大且稳定,没有淡季,目前长期固定工人就有近百人。

“在这里干活很好,每月都有三五千元的收入。”今年45岁的村民王香玲说,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步行三五分钟就到家了,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

闫钢锋说:“公司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个大污水坑,平整后厂房车间拔地而起,不仅给村民带来工作岗位,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距公司不远,还有一座规模与其不相上下的制衣厂。这家制衣厂是2013年从鲁山县瀼河乡赵楼村迁过来的,专门生产加工舞蹈鞋、舞蹈服、舞蹈道具等。

“这几年村里环境好了,生意也好,产品远销海内外,且供不应求。”该制衣厂负责人王磊说。

漫步绰楼村,到处井然有序、生机勃勃,果园内更是硕果累累、瓜果飘香。

“12棵桃树,今年卖桃收入5000多元。”在绰楼村北边一桃园内,47岁的陈光辉一边采摘水蜜桃一边高兴地说。

水蜜桃个头儿大,大的一个就有一斤(1斤=500克)多。“关键是卖价好,一斤8元钱,不出园子就能销售。”陈光辉笑着说,目前平顶山地区种植水蜜桃的不是很多,物以稀为贵,他收获很大。

要是在以前,现在的生活陈光辉想都不敢想。他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2014年流转土地100余亩(1亩≈666.67平方米)种植蔬菜、甜瓜,后来又栽种了品种桃树。在村“两委”和地方政府扶持下,他一年一个大发展,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典范。

“五美与共”乐村民

近年来,绰楼村“两委”把“五美与共”作为抓手,不断推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

“五美就是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闫钢锋说,2016年起,他们在5个村民组成立了5个志愿服务队,主抓环境卫生,发展“最美”经济。

“起初村民不理解,说毕竟是农村,环境弄再好有啥用。”今年56岁的刘东方是村委委员,也是村里的志愿者,当初为了督促环境建设,没少受村民埋怨。每遇到阻力,他就与其他志愿者主动到村民家里打扫卫生,时间长了,村民都理解了,一些“钉子户”也转变了思想,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弘扬尊老爱幼传统,2017年以来,绰楼村每年都举办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邻居”评选,对获得称号的村民颁发证书和纪念品,以此推进村民助人为乐、文明待人、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良好村风,并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现在城市有的,俺农村都有了,尤其到了傍晚,女人们都赶往村里的文化大舞台前载歌载舞,好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吸引不少人前往观看。”提起村上的变化,一些村民高兴地说。

“2018年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当初的4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0多万元。”闫钢锋说,下一步,村“两委”打算建造艾叶加工厂和运动场,地址已选好,将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让大家更好地休闲娱乐。

策划:刘泉

统筹: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周冬 董佳理

视觉:王玉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