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鸿雨 文/图
6月27日,晴空万里,位于郏县姚庄回族乡小张庄村张布郎自然村西侧的陡沟河碧波荡漾,成群的鱼儿自在徜徉,与岸边的芦苇、竹子等构成了一幅和美的风景画。
河东岸的百年皂角树旁停着几辆自行车,六七位茶客围坐在树下的红石茶台旁,悠闲品茗。“这里的水好喝,路好走,美食多,环境又幽雅,我们隔三岔五就约着来骑行。”来自卫东区东环路街道十矿家属院的张三保今年63岁,对这里的美景美食一往情深。
花园乡村景如画
从市区沿平郏快速通道到郏县堂街镇士庄西村,右转至士(庄)何(庄)线再经旅游大道便来到姚庄回族乡,一路行来路面宽阔整洁,路旁绿意融融,景观廊道内茂林修竹、生机盎然。
远远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旅游大道上的“迎四方”牌坊,牌坊通体由红砖垒砌,采用四方十六柱四十八楼框架形式,结构紧凑、气势非凡。
姚庄回族乡有美食之乡、矿泉水之乡、金镶玉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沿着民族团结大道、樱花大道继续走,就到了迷人的张布郎村。张布郎村的绿让人陶醉、令人艳羡:绿油油的石楠、生机勃勃的蜡梅、伴着夏风婆娑起舞的大叶女贞以及家家户户门前茂盛的竹林让人目不暇接。
“近年来,我们围绕全乡提出的‘打造全域休闲环境,发展全域休闲经济’目标,按照廊道林荫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的基本思路,在全省率先对乡村道路进行廊道化建设,推进百果围村,发展四季采摘。”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国营说,该村实现了一村一主街、一广场、一公厕、一花园式村部、一花园式卫生室、一花园式学校,绿化率近70%,100米宽的生态廊道互联互通。
举杯品茗叙乡情
除了美景,张布郎村的茶水亦远近闻名,该村处处可见茶壶形雕塑和路标,无不呼唤你停下来小酌两杯。
6月27日上午10点,陡沟河畔的布郎茶驿已座无虚席。“我们喝的是地下水,富含硒、锶、锗等微量元素,是业界公认的长寿水,口感甘甜,在茶碗内满而不溢。”老板史光辉和家人一边烧水泡茶,一边招呼来客。
张布郎村不产茶,但史上闻名的万里茶路从这里经过。前几年,该村沿着寨沟打造了“万里茶路”景观带,沟边坡用红石砌成,红石上一匹匹满载货物的骆驼栩栩如生,行走其中有穿越之感。
距离布郎茶驿约300米远的村十字街是村民固定饮茶的地方,下午三四点,三五成群的村民会提着热水瓶或茶罐茶壶聚集在这里,村民李河云常来喝茶:“我们从小就是茶水里泡大的,喝水促进血液循环,越喝越健康越长寿。”他笑着说。
据悉,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由川赴汴京赶考途中,亦慕名至此品茗,苏轼曾赋诗: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几个世纪以来,这里茶肆林立,饮茶风俗一直盛行。
一方好水养一方人,张布郎村现有80户669口人,走在村头,不时能遇到八九十岁的老者,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该村最年长纪录者119岁(已故)。
食客乐园人气旺
除了景和美、水好喝,这里的烧鸡、牛肉、烧兔、清真八大碗等民族饮食也颇负盛名。
6月27日中午,布郎茶驿处的食客一拨接一拨。“我们是从许昌来的,通过抖音刷到了这里,来了之后发现果然不虚此行,抽空还得再来。”食客王先生夸赞道。
茶食一枝花,全靠饭当家。布郎茶驿餐饮由谢粉菊打理。“今天订了三桌,刚刚好,多了太累。我们是民族美食,都得提前预订。平价供应八大碗,主打菜是柴鸡,免费提供自种的有机蒲公英茶,清肝明目。”谢粉菊说,她经营饭店只图一个快乐、开心。
吃好还得玩好,为了让游客尽情赏美景,谢粉菊购置了5辆观光自行车、5艘游船,供食客骑行环乡观光,泛舟陡沟河。
“我们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前几年借助项目资金修了路、打造了风景,对古树古井古道进行了保护,没想到借助网络的传播成了‘网红’。下一步,我们会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朝着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靠诚信赢得市场,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谈及未来,张国营自信满满地说。
策划:刘泉
统筹: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周冬 董佳理
视觉: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