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高考,加油!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考作文 动之以情最重要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作文 动之以情最重要

市一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孙亚杰
市一高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郑喆
市一中语文老师、省级名师郭士龙
 

□本报记者 邢晓蕊 实习生 秦浩峡

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受到人们的关注,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仍然是一篇材料作文。这一作文题目要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才能得高分呢?记者6月7日采访了市一高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郑喆,市一中语文教研室主任孙亚杰,市一中语文老师、省级名师郭士龙。

题目:

强调大理想大格局 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郑喆说,高考语文试卷秉持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原则,凸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擎思想大旗,培根铸魂。

“作文材料简洁,贴合热点,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引导广大青少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孙亚杰说。

据了解,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出自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材料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201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以及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均有论述,并被收入《平“语”近人》丛书系列。

“两则材料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稿,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话题,揭示的道理极具普遍性。语言生动形象,逻辑清晰,蕴含着大胸怀、大视野、大智慧。”郭士龙说。

审题立意:

小材料大道理 深刻思考再下笔

“作文材料在生动形象的语言下,蕴含着大智慧。”郑喆表示,从材料一来看,那些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落得“小人长戚戚”的下场,此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

从材料二来看,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辩证思维的火花将在作文写作中闪现。

两则材料一正一反,破中有立,互相照应,互为补充,旗帜鲜明。意在强调要尊重他人的不同,保持多样并存的大美局面,才能拥有更美好的世界。这种关系可以扩大到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

“我们可以正向阐释论证合作共赢,个人的力量只有融入时代洪流才能成就辉煌,从个人感悟到社会生活,从国家民族到全球世界,从政治经济到外交文化……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切入点。”郑喆说,考生还可以逆向思维,反向批驳,列现象,示弊端,探根源,说出路,“个人利己主义”“国家霸权主义”等内容都可以汇入笔下。如果考生能把话题扩展到更大的层面,有更高远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则更佳。

孙亚杰说,考题材料中的文字表意,呈现出极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材料核心与中国古代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天下一家思想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说法是一脉相承的,将相关的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作文中,亦可为文章增加亮点。

郭士龙建议,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举一反三、迁移延伸。从个人为人处世的“小”处,到集体间、国家间互惠发展的“大”处,皆可阐述;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均能立论;从成长交往、学习发展,到社会人生、各行各业,再到认识世界、处理实事,都能入题。

他提出,构思时,可以从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与国、个人与群体等角度来思考。比如:与人相处,不可热衷于为别人设障碍、挖鸿沟,要与人为善、以德待人;群体与群体之间,要尊重彼此的差异,不要标准单一,心墙高筑;国与国之间,不能只追求你弱我强、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以邻为壑,而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个人与群体层面,可以抓住“春”和“美”的寓意,从青年发展和国家富强的相互关系入手来写。当代青年处可为之世,享广阔平台,有多样机遇,能个性选择,可以大展宏图,绽“春”意,展“美”姿;同时也要有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观念,将个人出彩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相融合,以个人的璀璨绽放为时代青年的百花齐放添彩,以青年的芬芳馥郁营造祖国花园的春意盎然。

行文写作:

见解深刻宜称道 动之以情最重要

孙亚杰说,此作文审题立意并不难,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但是,要想写好并非易事。

他表示,在写作过程中要体现出“一枝独秀”和“百花齐放”的辩证思考,行文应有“事”,有“人”,有“我”,有家国胸怀,避免空谈。“若能从个人思考入手,适当联系现实,扩大到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世界大同层面的思考,有更高远的认识和更深刻的见解,则更值得称道。”

他建议,写作可以和热点有机融合。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广大考生不仅要立足课堂来学,还要走入社会生活中,用心关注时事热点、生活百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写出一篇有价值、有亮点的考场作文;“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状态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题目中的写作引导语显示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郑喆认为,“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试题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生写作空间大,可切入的角度多,可写的内容也很多。但是,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她表示,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考生在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时要注意思想的深刻、丰富,必须有创意,突出个性表达,想他人所未想,具备更高的格局和高阶思维,“另辟蹊径”才能“突出重围”。

郭士龙也提到,考生在写作时要避免“大而空”,力求“小而实”,追求“警而深”,要融入宏大事件、历史进程的个体生活体验,言中有物,心中有情。考生要善于捕捉自我生命体验的表达切口,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身边事、身边人,抒真情、讲真话,展才华、扬个性,彰显青年力量,付出真情实感,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图片均由本人提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