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家祥
6月7日上午,阳光正好。市八中考点外,陪考的家长们或坐或站,静静守候。人群里有送考的爸爸,有穿着旗袍的妈妈,也有给孙子助阵的爷爷。记者采访了几位男士,聚焦他们平静外表下的内心波澜。
“小孩圆了咱的梦”
上午8点20分,儿子进入考点后,45岁的爸爸赵明和穿着旗袍的妈妈依然站在人行道上向里张望。妈妈说,早上给孩子准备了鸡蛋、油条、米粥,但自己心情紧张,早饭没有吃。一旁的赵明则云淡风轻,记者问如何安排孩子考试期间的作息时间,赵明说:“越刻意安排,孩子的心理压力越大,顺其自然吧。”儿子是市八中美术特长生,专业课已考过。赵明说,自己当年学习成绩不太好,没有参加高考,“小孩圆了咱的梦”。
要迈过大学这个门槛
在市八中围墙外,张先生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背包里放着孩子的iPhone 14手机。他说,他一向不逼孩子学习,但没有文化就跟不上时代,对于能否考上大学,拥有本科文凭,他很看重。“迈过大学这个门槛,孩子想干啥干啥,关键要自食其力。”他说。
功夫在平时,精神头要足
市八中北侧人行道旁的一棵梧桐树下,考生父亲秦红席地而坐。对于“心情紧张不紧张”的问题,他缓缓说道:“孩子考试,大人紧张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要家长和老师平时教育到位,孩子功夫下到位就行了。”6月6日,他专门给在学校的孩子打了个电话,叮嘱他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但也不能过于紧张,最起码得休息好,精神头足不足决定胜负。
秦红家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从河南城建学院毕业,已在北京成家立业,这次参加高考的是二儿子,小儿子刚上高中。他说,自己上初中时连11元钱的学费都掏不起,大姐3元、二姐4元,大哥编席编到大年三十给他挣了5元钱。三人凑了12元钱,多出的1元钱大哥说给他买粮票。“我没上成大学,但我要争取让孩子们都能上成。”他说,这次高考,大儿子给他们订了宾馆,让他们安心迎考。
爷爷为孙女送花
上午11点,考场周围人多了起来,一群旗袍妈妈们在合影,戴着帽子和口罩的王大爷一手抱着鲜花“一举夺魁”,一手举着手机拍视频。
11点40分,考生从考点内走出来。孙女跑过来,微笑着接过王大爷手中的鲜花,爷孙在人群中远去。紧接着,一名考生伸手与父亲击掌,父亲则搂着儿子的肩膀融入人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