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市召开的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命名平顶山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石磊喜获平顶山市先进工作者称号。“石磊获奖,实至名归!”不少患儿家长听说这一消息后,都伸出了大拇指。
钻研技术 精益求精
今年35岁的石磊2011年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到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工作。十余年来,他本着“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奋学习实践,先后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地进修学习,以良好技术、优质服务赢得领导、同事首肯和患儿家长称赞。
该院新生儿科是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平顶山分中心、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市新生儿重症救护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任务繁重,石磊除了业务工作及协助科室主任进行科室管理之外,还负责该中心的新生儿重症救护质控、培训等各项工作的协调与开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儿,石磊积极开展新技术。在医院和科室大力支持下,他学习引进的新生儿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测技术填补了我市新生儿脑电监测领域的空白,并率先在该院完成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新技术的应用。
5月7日,记者了解到,新生儿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测技术是NICU中评价新生儿脑功能的重要电生理监测手段,对于有脑损伤表现或存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史、新生儿顽固性低血糖、先天性遗传代谢病、颅内出血、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因素患儿的评估至关重要,还在发现脑损伤、评价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以及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新生儿惊厥和可疑惊厥发作的检测、脑损伤治疗效果的评估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石磊到上海、郑州学习该项目后,迅速使新技术在我市落地,让诸多患儿受益。
郏县的淼淼(化名)出生后因为重度窒息,由当地医院转入该院,石磊接诊后立即进行了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测及亚低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的发生,随后临床治愈出院。近日随访得知,宝宝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正常。类似病例还有很多。
由于新生儿血管细,给新生儿输液扎针让患儿家长很担心,也让很多年轻护士倍感紧张。特别是极早产儿、超早产儿,每一次扎针都是一次“艰难的考验”。
为寻找替代手段,石磊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在该院率先开展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新技术的应用。脐静脉置管术是在新生儿断脐后1—3天内,在脐带残端未干结时,将脐静脉导管通过脐部宽大的静脉开口衍伸进去,通过分叉繁多的复杂静脉系统将导管末端准确送达下腔静脉。脐静脉置管操作方便,可保留1—2周时间,有效降低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不仅适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危重新生儿、新生儿溶血病需换血者等新生儿群体,还可用于输注特殊药物、肠道外营养、换血、测定中心静脉压等。治疗中不需要局部麻醉,还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很快成为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核心技术之一,为全市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服务群众 不辞辛劳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服务群众的事情,石磊从不推脱,都是冲在第一线。
作为我市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的中心,该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接收转诊危重新生儿,这对护送人员有极高的技术要求,也是耐力的考验。对于这项艰巨的转诊护送工作,石磊总是随叫随到,出色完成任务。2018年,豆豆(化名)在郏县一家医院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水肿硬肿等,医生建议转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抢救治疗。刚下夜班在家休息的石磊接到转诊任务后,二话没说,携带抢救药品及器械,随转运救护车飞速赶往目的地。石磊见豆豆皮肤灰暗,病情危急,立即现场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等急救措施,快速带豆豆赶回,为其进行相关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等,最终顺利康复出院。据了解,近年来,他护送转诊患儿20余名,足迹遍布我市各县区及郑州,均做到了“零差错、零死亡”。
2020年疫情暴发后,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愿书,赴该院发热门诊投身抗疫一线;2021年郑州疫情肆虐时,他作为我市援郑医疗队成员积极参战;2022年,他作为市妇幼保健院医疗队队长赴汝州工作一月余,日夜坚守在防控一线,带领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队员无一人感染。其间,还主动到当地医院指导抢救了一位患重度窒息合并呼吸衰竭、肺出血的危重新生儿,获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由于成绩突出,石磊先后获得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平顶山市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竞赛个人三等奖、平顶山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并被市红十字会、市卫健委授予优秀红十字医疗专家志愿者,在院内也连年获得优秀医生和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魏应钦 王航 苗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