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守住手艺 让古董缝纫机重获新生
城市留言板
事关民生无小事 记者跑腿帮协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住手艺 让古董缝纫机重获新生

▶吴云杰在维修缝纫机
 

□本报记者 高红侠 文/图

上世纪70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称为“三大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式缝纫机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或被电动缝纫机所取代,但一些老年人还离不开这个“老朋友”,机器坏了仍需要求助维修师傅。在市区湛河南路中段,有一个不太起眼的老式缝纫机维修点。十几年来,维修师傅吴云杰默默坚守,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

用心服务 赢得回头客

4月19日下午,在市区光明路与湛河南路交叉口东1000米路南、湛河南路233号楼旁边,有一间不太显眼的移动房,门口挂有“维修缝纫机 收售缝纫机”等字样的招牌。缝纫机维修点设在该家属楼前一角,若不留意,很难发现。

当天下午,记者见到吴云杰时,他正在维修缝纫机,旁边还摆放着两个待修的缝纫机头。“飞人牌”“上海牌”……老旧的缝纫机头有些已经掉漆,充满年代感。“我家就住在楼上,平时负责看大门,还在院里修缝纫机,看门、维修两不误。”吴云杰一边说一边麻利地用螺丝刀打开缝纫机的锁床,仔细清理里面的线毛毛。经过清理调试后,这台缝纫机总是跳针、断线的故障修好了。

“吴师傅,这会儿方便的话,把我选好的缝纫机头送来吧?”正忙着,吴云杰的手机响了。家住市区光明路南段一家属院的王大妈让他送货上门。

吴云杰满口应下,放下手头的活儿,往王大妈家赶去。之后,吴云杰娴熟地拆掉王大妈家破损的缝纫机头,又将带来的缝纫机头安上。

装好后,站在一旁的王大妈迫不及待地坐在缝纫机前做起鞋垫来,还忍不住夸赞道:“还是这个机头好用,声音小,针脚还细密。”

今年76岁的王大妈是吴云杰几十年来的老客户。王大妈说,这台缝纫机是三四十年前买的,那时做衣服、缝缝补补一刻也离不开它。现在儿女成家了,她时常用缝纫机给孙辈做睡衣,再缝补个鞋垫啥的。“用习惯了,舍不得扔掉。”缝纫机一出毛病,她总是第一个想到吴云杰。

几天前,王大妈到吴云杰的维修点,相中了这个二手缝纫机头,她决定用自己破损的缝纫机头外加50元进行置换。“吴师傅做生意价格公道,维修时还顺手把我们没有发现的小毛病一起收拾了。”王大妈说,多亏了吴云杰这样的手艺人,让这些老物件重获新生。

重操旧业 守住老手艺

吴云杰今年53岁,老家在南阳,妻子刘新丽比他小四岁。1989年,他通过招工进入我市一家区办服装厂当机修工。工作中,他勤学、踏实、肯干,厂里上新设备,领导派他到北京进修,回厂后负责带徒弟。之后,他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2007年单位倒闭,夫妇俩都下岗了。

为了维持家里的基本开销,吴云杰夫妇重操旧业,在湛河南路早市摆摊。妻子修补衣服,他负责维修缝纫机。两人还兼顾着卖些鞋、拉链、针、线等小百货。2008年,他们在湛河南路早市附近购买了一套小房子。“当时我们可高兴了,面积虽然小点儿,但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吴云杰说。

后来,湛河南路早市被取缔,他们购买了一个二手活动板房。在湛河区南环路街道河滨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并征得邻居同意,他们将活动板房设在所住家属楼旁边。经过改装,活动板房成了妻子的修补衣服铺,而他在旁边维修缝纫机。

吴云杰手艺精,待人和气,赢得了不少回头客。除了附近居民找他修缝纫机,还有市区及郊区的市民光顾生意。吴云杰说,作为手艺人,为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他也收获了不少顾客的信任。听到顾客的一声声“谢谢”时,他打心眼里高兴。“虽然用老式缝纫机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一个月只修十几台,但我舍不得丢掉这个老手艺。”

两年前,他所住家属院的门卫辞职了,吴云杰负责看车子棚。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他免费看大门、打扫院内卫生、代收垃圾清运费等。“他们两人可好了,不管我们哪个邻居有需要,他们总是有求必应。”吴云杰的邻居赵得凤说。

“吴师傅夫妇俩虽然下岗了,但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手艺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我们一定支持。”河滨社区党支部书记郭金洋说,今后,如果辖区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的商户有需要,社区会尽最大的努力提供帮助与支持,以便让这些“低频刚需”的“小修小补”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