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走近“诗歌之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诗歌文化滋养诗意鹰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3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歌文化滋养诗意鹰城

知名诗人艾娜
《平顶山文学大系》丛书《古诗词卷》和《诗歌卷》
 

□本报记者 王春生/文 禹舸/图

中国诗歌之城、中国诗歌之乡,这两项殊荣,恰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文化厚重的鹰城大地上。

2019年,郏县已成为中国诗歌之乡,如今,汝州又成为中国诗歌之城。至此,鹰城已成为国内仅有的同时拥有此两项称号的诗意之城。

自《诗经》伊始,中国诗歌史灿烂辉煌,在现代诗歌发展已有百年的当下,人们如何能“诗意地栖居”,鹰城大地上独具魅力的诗歌文化现象又有着怎样的传承和发展?

1 “诗之城乡” 闪耀鹰城

“郏县是2019年获得中国诗歌之乡这一称号的,能获得这一称号,与郏县得天独厚的诗歌文化是分不开的。”3月22日,市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主任、郏县作家协会主席、诗人高春林说。

高春林生活在郏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曾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首届奔流文学奖等,至今已公开出版个人诗集七八部之多。他说,郏县三苏文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歌举世闻名,自2013年起,“中国·三苏诗会”已举办了八届,相继有国内100多位诗人参会,留下诗篇数百首,其中不乏多多、王家新、孙文波、于坚、张曙光、臧棣等众多知名诗人和诗评家、学者,这对于弘扬三苏文化、营造平顶山诗歌文化生态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三苏文化的声名远播和三苏诗会的连续举办,郏县已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盛地、一个地标,在国内影响深远。”高春林说,不仅如此,郏县的诗歌创作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一些诗人成绩斐然,这些都是郏县在2019年成为中国诗歌之乡的优势所在。

几天前的3月17日,高春林受邀参加汝州市中国诗歌之城授牌仪式,“我们鹰城能同时拥有中国诗歌之城、中国诗歌之乡这两项荣誉,我感到这是诗歌之幸,是平顶山文化之幸。”

2 诗意鹰城 声名远扬

3月22日上午,平顶山学院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赵焕亭在办公室里撰写一份关于第三届徐玉诺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报告。这次研讨会是3月18日在鲁山一高举行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令人惊喜。”她说。

赵焕亭是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市徐玉诺文化研究会会长。第三届徐玉诺文化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多位文化学者和诗人参加,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黄乔生,上海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钱文亮,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丹梦等在会上发言,“关于徐玉诺诗歌节奏等方面的一些新观点很新颖、很精彩。”

这次研讨会还受到海外学者的关注。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美术馆原馆长杨·劳伦斯·西思翎通过连线介绍了英译版徐玉诺《将来之花园》的翻译和出版情况;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教授田海燕介绍了自己翻译英文版《将来之花园》导言的体会,称徐玉诺是“中国的兰波”。

在赵焕亭看来,徐玉诺是百年前五四运动及其后中原诗坛的奠基者,“他在当时享有盛誉,是鲁迅、朱自清、茅盾、叶圣陶等文化巨擘心目中‘天才的大诗人’,百年后的今天,他的诗歌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海因是从鲁山走出去的我省知名诗人。他说,“徐玉诺的诗歌语言是有疼痛感的,这种疼痛感来自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层体验与承担。今天的读者有一个共识:徐玉诺的诗很好读、很易懂,但很难写出来。在我看来,他把所有能量都集中在诗歌创作上,这就是他的诗歌创作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模仿的原因所在。”

海因认为,徐玉诺的诗作归属于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创造,其文本的当代性呈现,使之对当今读者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当代诗人也有借鉴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玉诺诗歌的价值和影响会日渐显现出来。”海因说。

正是受到徐玉诺诗歌创作的影响,鲁山的冯新伟、张永伟等人相继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其中70后诗人张永伟2021年曾获得第四届江南诗歌奖提名奖。

3 诗意土壤 文脉赓续

应国故地,湛阪新城,文脉赓续,延绵不断。

从3000年前的《诗经》,到唐宋诗词,再到近代开创的现代诗歌,鹰城大地诗歌文脉不断,其灿烂的诗歌文化吸引着众多人士不断投身其间,将这一优秀的文脉传承下去。

自1957年建市以来,在几代诗歌创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市诗歌创作队伍持续壮大,诗歌创作蔚然成风,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成为我市文学事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梳理我市诗歌的发展脉络,建构诗歌经典,保持诗歌文化的传承发展,2022年,《平顶山文学大系》丛书应运而生,其中的《诗歌卷》《古诗词卷》汇集了我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优秀诗歌作品。

高春林在编选《诗歌卷》时,一方面联系诗人征询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平顶山诗歌稿源,一方面对平顶山市老诗人、甚至是已故诗人的诗作寻找挖掘,力求做到不留遗憾。他说:“确保《诗歌卷》系统地呈现平顶山诗歌脉络,这既是一种传承,又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诗人森子说:“其中的《诗歌卷》既有老一辈诗人的优秀作品,也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诗人的优秀作品,有作品入选的诗人就达50多位,作品达数百首。”

《诗歌卷》收录作品所涉及的诗人中,50后以前诗人有马长风、时宇枢、席根、高继恒、邓万鹏、苏福根、泉声、康玉春等人;60后诗人有海因、森子、罗羽、冯新伟、南桥琴、李志军、梅花驿、阿依古丽、沙丽娜、张淑玲、蓝蓝、高春林、李人庆、赵洪亮等十多人;70后诗人有张杰、张中民、乔光伟、简单、王国干、张永伟、量山、欧阳关雪、北渡、蒋军辉、小庄、黄晓辉、郑海军、桑地、东伦、王勉、吕征等十多人;80后诗人有李松山、黄小培、程志强、三生石、徐林等。

我市古诗词创作队伍庞大,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优秀作品的就有70多人,其中不乏郑中信、李新立、胡吉祥、刘尊法、胡中伟、韩梅、高国闯、戴大海、徐正国等常年坚持创作的诗词作者。此外,阿卫国、薛海文、张玉亭等多位诗词创作者都有诗词结集出版发行,有的诗词作品多达千余首,出版诗词集三部以上。

近年来,舞钢市诗歌创作呈现良好势头,李松山、量山、东伦、黄小辉等诗人的作品引发诗坛关注,叶县诗人黄小培的多首诗歌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诗刊》等国内知名刊物,我市多位女诗人如吕征、欧阳关雪、王勉、艾雨、小会等的诗作也广受好评。

诗意的土壤孕育诗意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森子、罗羽等青年诗人的影响下,平顶山的优秀诗人成批出现,涌现出大量高质量的诗作,几十年旺盛不衰,形成‘平顶山诗歌现象’,引起文坛关注,值得重视和研究。当前平顶山诗坛百花争艳,呈现蓬勃向上之势;氛围已显,气候渐成,有望结出文学硕果。”市作家协会主席孙希彬说,我市有悠久的诗歌文化历史,多年来诗歌创作水平不断提升,有广度更有高度,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国诗歌之乡、中国诗歌之城的荣誉,下一步,我市可结合独有的诗歌旅游资源,推出富有特色的诗歌专线之旅,同时举办高规格的国内、国际诗歌论坛,擦亮中国诗歌之乡、中国诗歌之城这两张城市名片,“相信通过多方努力,我市的诗歌文化事业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统筹策划:王冬梅 周冬 董佳理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