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特殊孩子的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3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量身打造“第二课堂”
让特殊孩子的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刘振威在科技创新社团课堂上认真连接线路
编织社团的女生展示作品
 

□本报记者 李科学 文/图

每周二下午是刘振威期盼的快乐时光。对于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他来说,学校“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社团开设的编程等信息化课程让人着迷。要说遗憾只有一个,“每周只有一节课,太少了!”

刘振威是市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学生,5岁时因发烧失去听力。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大多与外界接触不多,学校的“第二课堂”不断创新,为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月28日下午,学校150多名特殊孩子像平时一样踏入“第二课堂”,进行多样化尝试,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以更加自如地探索、了解、适应和拥抱这个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7岁的刘振威个头儿已经窜到了1.76米,活泼爱笑,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五年级时,刘振威从舞钢转学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他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课程多,课外活动也丰富”。

刘振威从新闻中知道了编程,很感兴趣。去年,学校“第二课堂”新增了科技创新社团,他高兴地报了名。

“GND就是英文电线接地端的简写,是电池的负极。看,这个是正极。现在找到显示屏上的VCC,再找到蓝色的线,把线插在相应的位置。”在张一老师的讲解下,刘振威拿起显示屏连接线路。当天学习的是有关数字传感器的内容,这些知识对刘振威来说比较陌生,接受有难度,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着他在探索之路上走下去。

刘振威每月回家一次。家里没有电脑,他曾想让父母买一台电脑,但是他们不同意,怕他玩,影响学习。“学习好坏和电脑没关系”,刘振威有一点激动。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想说服父母,因为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可以学习更多东西。

刘振威的目标是考大学,“社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第二课堂”负责人禹光华老师向他建议,既然喜欢计算机,将来可以选择相关专业,刘振威很认真地想了想,说自己“没有深入地了解”。禹老师笑了,告诉他“没有关系,我们有时间。要想学好,一方面靠老师教授知识,一方面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虽然成立仅半年多,但社团跃跃欲试,准备参加将于今年4月份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河南赛区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侯凤娟说。

“第二课堂”提供更多选择

和刘振威一样,目前市特殊教育学校有150多名九年级以下的孩子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其中120余名是聋教中心的孩子,另有30余名来自启智中心。学校有科技创新、信息世界、心理健康、手工编织、体育、舞蹈、少儿美术、素描、美甲等13个社团,每个人都能找到兴趣所在。

七年级学生薛旺是体育社团的主力,在篮球场上十分耀眼,同时还受到舞蹈社团老师的青睐,编排较大规模的舞蹈需要人手时,就拉他去顶上。薛旺8岁时因意外听力受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很强,在同学杨欢欢与记者的交流中充当起了“翻译”。17岁的杨欢欢是宝丰人,喜欢舞蹈,之前还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过河南省残疾人文艺会演。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手语,她与别人的沟通存在一定困难。薛旺能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帮忙向大家解释,“她慢慢地就会了”。

杨欢欢和八年级学生肖晓都是舞蹈社团的成员,虽然存在听力障碍,但只要付出更多努力,仍然能呈现出好的舞蹈排练效果。舞蹈室里,22名女孩子跟随老师加紧排练,5月份的全国助残日有文艺表演,现在就开始准备。大家的目光紧随老师,身姿灵动,进退有序,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青春。

编织社团里,几名女孩子正跟着马会艳老师学习编织藤篮。一旁的展示桌上摆放着孩子们以前做的中国结、编织画、香包等,十分精巧。美甲社团里,两位老师向孩子们示范美甲步骤,孩子们仔细观摩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素描社团里,几名高年级同学在老师李旭彬的手语指导下练习静物素描,聚精会神。今年41岁的李旭彬是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毕业生,从长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任教。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放手让他们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掘潜能。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关注和鼓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卫华说,学校的“第二课堂”由来已久,以“面向全体、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为宗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社团也在不断调整。哪些课程更有市场,利于学生走入社会后更好就业?聋教中心主任温晓旭说,课程由老师们集体商讨决定,兼顾兴趣和实用。“去年新增了编程课,今年新增美甲课,孩子们除了学习知识,也能掌握一些未来就业的技能。”学生存在智力障碍,启智中心更侧重于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开设了切菜、面点制作等课程。

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大多“身怀绝技”。外聘老师不现实,因为他们不懂手语,无法与孩子们交流,校内老师就先去职业学校学会相应课程,再通过手语教给孩子们。社团的孩子们也很争气,舞蹈拿过全国金奖,在省残疾人文艺会演中获得过第一名;参加省残运会、市残运会,屡屡摘金夺银;美术作品也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杨卫华说,早期开设“第二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谋生,自食其力,所以更注重职业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需求也相应转变为对知识的渴求,考大学成了更多孩子的目标。目前,市特殊教育学校高考升学率大多数年份在百分之百。西安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师兄师姐们取得的辉煌成绩也激励着他们奋进。而“第二课堂”的存在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这些特殊的、囿于一方小天地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他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