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串亲戚
那年元宵看花灯
烟火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元宵看花灯

 

◎杜光松(河南平顶山)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马灯转不停,鲤鱼灯摇尾巴,兔子灯耀眼明,金灯银灯五彩灯,一盏一盏数不清……”元宵将至,忽然想起那年看花灯的往事,人山人海,“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参加工作来到平顶山,由于单位春节不放假无法回老家,不免有些郁闷。可很快我就高兴了,因为刚过了大年初六,建设路市平声影剧院到老市委门口、矿工路平顶山商场至云霄宾馆一带,一盏盏灯笼高高挂,一座座彩车搭起来,一年一度的花灯盛会来了。

为了方便人们观灯,元宵节那天傍晚,交警把这几个路段都封了,只准进人,不准进车。郊区的农民骑着摩托、开着拖拉机过来,一律把车停在附近的路边,甚是壮观。那时的天很冷,人也穷,但心情却是乐呵的。

大街上,人群涌动,比肩接踵,男女老少俱欢颜。看那彩车花灯,造型各异,龙灯、鸟灯、金鱼灯、老虎灯、观音送子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这边是龟兔赛跑灯,小白兔竖着耳朵忽闪着大眼睛,很是得意;大乌龟仰着头,慢慢爬行一点也不着急。那边是西天取经灯,师徒四人栩栩如生,唐僧跨在白龙马上双目微闭,猴哥肩扛金箍棒脚踏祥云,八戒袒胸露乳憨态可掬,沙师弟挑着担子低眉顺目。更妙的是,这些花灯中间还有座椅,不停播放着欢快的音乐,引得小孩子们争相去坐。

这些彩车花灯,大多是矿上那些有钱的企业做的,上边还写着某某单位向全市人民拜年。

在料峭的寒风中,飘荡着欢悦的叫卖声。卖冰糖葫芦的背着稻草秸捆扎的长竿子,上面插满了一串串沾着糖霜的红山楂,很是惹眼。卖棉花糖、膨香酥、花米团的小贩也在人群中穿梭,专拣人多的地方去。而那卖气球的更是张扬,几十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吹大了,用手牵着细细的绳子,在头顶招摇。

闹元宵的主角是人和灯。元宵是新年第一轮满月的良宵,在几千年的传统里,咱们的先人何尝不喜欢喧闹一场。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描绘了初唐的洛阳城里,元宵夜灯月辉映、游人如织的欢乐情景。“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王维的《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展示了盛唐的长安城,欢度新春的元宵夜游人比白天多、灯光比月亮明的太平盛世。“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写出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在元宵时节依旧安然享受的奢华生活。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之夜,因为灯火,又多了一些欢喜浪漫。这些年来,不知什么原因,过年不让放鞭炮,花灯也不见了,年味越来越淡。而今年,久违的鞭炮声重又响起,花灯不知何时再能相见。我常常想起这座城市曾经的花灯,它的光芒照亮我的记忆。“元宵牵着年离去”,元宵节一过,年就真正画上了句号。这最后的狂欢落幕之后,人们奔向新的一年,开始新的耕耘与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