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乡间的灶神
不必炫耀年礼
拙事成巧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3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间的灶神

 

◎廖天元(四川南充)

有一年腊月二十三,儿子在老家闯了一个“大祸”。

“二十三,祭灶官。”当天夜里,母亲按惯例在灶台点上油灯,放上苹果和香糖,恭恭敬敬祭拜灶神爷。

儿子当时不到六岁,正是见什么都新奇的年纪。从小在城市生活的他,哪里见过祭神的油灯,一时好奇,拿起来就跑到院里耍,边耍还边兴奋地吆喝。母亲一到厨房,发现不见了油灯,顿时大惊失色。到院里看见儿子拿着灯正玩得不亦乐乎,对着儿子的屁股就是狠狠一巴掌……

“摆平”这个事我花了很长时间。儿子想不明白,伤心委屈,哇哇大哭。我当然不能置之不理,转念一想,趁此机会,可以给他讲讲关于年的传说和故事。但讲什么,怎么讲,颇费思量。

年是什么?对儿时的我而言就是满心的期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缺乏,生活不富裕,平时吃得差、穿得差,但过年的时候,父母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和我妹妹弄一身新衣,做一顿美餐。年三十的夜晚,吃过晚饭后,父亲拿出压岁钱,一元两元发给我们。我接过钱,嘴角眉梢都是笑。可惜的是,想再得压岁钱,还要等到明年。

我慢慢长大,意识到年是时间的节点。成年后的每一次过年,都在经历一种特别的感受。一开始是觉得光阴似箭从身边悄无声息地溜走,后来发现,时光无限,溜走的只是人的青春和生命。时光在年的面前,似乎也成了一个空间。当我们从旧的一年跨入新的一年,就像从一个空间走进另一个空间。这个崭新的空间又大又空,充满不曾使用过的时间。

这些感悟自然没法对儿子讲。六岁的他只想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不得不给他讲讲年的来历和演变,讲讲神话和传说,说说人们的心愿和期盼,还有一些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祭灶源自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民间大多习惯称灶神为“灶老爷”,小时候,父亲置办年货时,都要“请”一张灶王神像贴于灶台后壁,早晚一炷香。每年腊月二十三,母亲都会无比真诚地祭拜灶神,她点灯、下跪、烧纸,嘴上念念有词。我看着母亲烧纸,通红的火光把她的脸映照得熠熠生辉。我似乎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一刹那变得庄严而又敬畏。

母亲说,厨房必须干净,灶神爷看着呢。于是,小时候我饭后必定把锅洗得干干净净,怕脏了灶神爷的衣服。长大后,我进厨房,也必穿戴得整整齐齐,就像晚辈见长辈一样恭敬。

其实,厨房是没有灶神爷的,就像西方的圣诞节,烟囱里不会爬出送礼物的圣诞老人,但这个“爷爷”似乎早就住进了我的心里。我有些矛盾,该不该让儿子心里也住着这个“爷爷”?

很多年后,我读到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的著作,他说,现代社会里,人们都讲理性和科学,整个社会祛除魅惑性、神秘性之后,人生意义和价值又陷入巨大的纷争和挑战。就像贾樟珂的电影《山河故人》讲述的故事,离开山西故土在大城市拼搏、继而移民的张晋生,出走远方当矿工的梁子,以及从小在澳洲长大的张到乐,他们无一不在逃离故乡、背离传统、割裂文化后拼命回归,但似乎已找不到回家的路。时代变迁是一个浪潮,如果不能追随,就只能被抛弃。

现在我已想不起,那天我是如何向儿子讲灶神爷的故事的。对于有没有灶神爷,我没有给他肯定或是否定的答案。那时候,我没有读到韦伯的作品,不知道揭开真相后有多么“残酷”。我只是觉得有些事、有些禁忌,守守也无妨。就像当我们知道了生活的真相,还依然选择热爱,这是勇气,也是智慧。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