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健康·医疗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母别慌,这些是新生儿常见现象
85岁老人心率超百次,该服药吗?
新生儿腹泻致肛周脓肿 市一院新院区两科协作治愈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瘤、乳腺肿大、红色尿……
父母别慌,这些是新生儿常见现象

 

“大夫,我家宝宝出生6天了,生后第二天就出现了皮肤黄疸,在其他医院大夫看过了,吃了4天药,但是黄疸反而加重了,这是怎么回事?”12月12日,初为人母的陈女士带着孩子家宝(化名)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时,十分焦急地对值班医生周俊华说。

宝宝黄疸加重

与家长处理不当有关

家宝是我市一名刚出生6天的女宝,她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也给新手爸妈带来了焦虑。因为刚出生两天,她就出现了皮肤黄疸,全身可见红色皮疹。当地的医生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益生菌治疗,但是症状反而加重。为此,陈女士带着女儿匆匆赶到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见到值班医生周俊华便不停询问。周俊华在追问病史中得知,因为家宝有马牙,奶奶给家宝擦马牙、挤乳头,造成了感染,使宝宝黄疸明显加重。经完善相关检查,针对病因治疗一周左右,宝宝治愈出院。

“新生儿往往会出现多种‘特殊生理现象’,很多都无需处理,譬如新生儿马牙、乳腺肿大等,一般出生后数周到数月会自行消失,不需要擅自处理,以免发生感染。新手父母加强一些认知会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周俊华说。

九种新生儿常见现象

新手爸妈的必备锦囊

那么,新生儿都会出现哪些“特殊生理现象”,应该如何应对呢?周俊华介绍了9种常见现象:

1.产瘤。胎儿经过产道分娩时,因头部受压引起头颅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而致的变形。头顶较长呈橄榄型,指压有凹痕,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一般出生后2—3天就被吸收,个别需6—7天消退,无需治疗。

2.生理性体重下降。宝宝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进食较少,经皮肤、肺、胃肠排出的水分较多,故在生后2—4天内体重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宝宝进奶量增加,在出生后10天左右恢复至出生时体重。

3.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疸,4—5天最明显,7—10天后逐步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4周。需要注意的是,母亲血型为O型RH(+)者,可以在新生儿出生后查血型,警惕“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母亲为RH(-)血型者,要警惕“RH溶血病”,随时监测黄疸变化情况。

4.乳腺肿大、假月经。生理性乳腺肿大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在生后4—7天出现,乳房肿大如蚕豆、鸽蛋大小,甚至可挤出少量乳汁。这是因为怀孕时,孕妇的孕酮和催乳素要经胎盘至胎儿,分娩后孕妇雌激素的影响中断,催乳素的作用增加,以致乳腺肿大及分泌乳汁。一般不必特殊处理,不可挤压以防继发感染,在出生后2—3周消退。值得注意的是,如肿大乳腺不对称,局部发红发热,抚摸时有波动感,小孩哭闹不安,很可能是化脓性乳腺炎,需及时就诊。

少数女婴生后2—5天可从阴道流出少量血液,似月经,持续1—3天自止。这个是孕母后期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造成的影响,于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一般不需处理。

5.皮肤及口腔生理现象。胎痣:新生儿出生时,脸上前胸后背腿部可能会有一些痣或者胎记,这是特殊色素沉着所致,一般来说,等稍微大一些就会自动消退,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更不必用针刺,以免发生感染。粟粒疹:刚出生的宝宝面颊和鼻子上长有一些小白点,两到三周至数月后自行消失。毒性红斑:一般出现于出生两周内,以红斑、丘疹、风团为特征的短暂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颈部、胸背部,数小时褪去,不久又重新发出,无其他症状,需与痱子、湿疹鉴别。脐带处潮湿:爸妈发现新生儿的脐带剪落处总会潮湿,就担心会不会有炎症。其实,新生儿脐带在生后都是湿润的,一般4至5天就会自然干燥脱落,所以不必太过担心,只需要正常清洁即可。如果长时间有渗液或者有黄褐色液体,多数表示已经感染,要及时就医。马牙、螳螂嘴:新生儿上颚中线及齿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小点,俗称“马牙”,出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新生儿面颊部有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对吸吮有利,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

6.红色尿。出生后2—5天排尿时可见尿液染红尿布,持续几天后消失。主要是因为宝宝小便较少,加之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尿液呈橘红色。

7.生理性脱发。有些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现象,大多数宝宝为隐匿性脱发,头发绵细、色淡;少数表现为突然出现明显的头发脱落。均属于生理性脱发,不需要处理。

8.打嗝。主要表现为孩子频繁打嗝,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膈肌的控制力不佳,如遇冷空气以及快速进食等刺激,就会出现打嗝等症状,随着神经系统发育,这种情况会逐渐消失。

9.溢乳。这种情况与孩子的胃处于水平位,而且贲门括约肌控制不佳有关,随着发育会逐渐消失。不过家长们还是要注意一下,为了防止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每次喂奶时都要采用垂直位置,吃完奶以后,也要垂直抱一会儿后水平放下。

(魏应钦 薛文涵 苗四海)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