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发现鹰城·传统村落篇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妆头村:圣人梳妆芳名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2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妆头村:圣人梳妆芳名传

村民采摘阳光玫瑰
柿子挂满枝头
两千多年的银杏树
圣人阁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文/图

在历史的某个瞬间,这里邂逅了某个人,发生了一些故事,成就了一个古文化浓厚的村庄。

叶县人,天然地熟知叶公;同样,妆头村的男女老少,也都知道2000多年前的孔子,因为正是这位老人在这里的一次梳妆,才有了今天的村名——妆头,为村庄申请古村落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沙河岸边圣人阁

位于叶县邓李乡的妆头村被沙河包围了半个边,紧临沙河堤有一座院落,院内静静地立着晚清时期的两层楼,厚大的古砖、裂隙斑驳的墙体、铺顶的蓝瓦、屋脊上残存的五脊六兽……处处写满历史的沧桑。

在这个深秋来到这里,推门进屋,木梁、木楼梯、木地板迎面映入眼帘,伴着屋内幽幽的古木香,仿佛一下穿越了时光。

“这里叫圣人阁,因为这是孔子当年入住的地方。”11月1日,妆头村党支部书记杨艳灵说。沿木梯上楼,站在二楼的小窗口眺望,孔子当年渡过的沙河展现在眼前。“孔子遇雨,天又晚了,就住了下来……”杨艳灵叙述道。

该村一户人家里放有一块残碑,上面保留着晒书回顾四个字,落款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村民说是在距离圣人阁不远处捡回的,那是当年孔子的晒书处。因过沙河遇雨,孔子车上的书被打湿,第二天就将书摊开晾晒。晒书台附近有梳妆台,孔子在晒书的同时在这里梳理头发,正是这次梳妆,留下了妆头的村名。也有人说这里叫望月台,传说当晚月亮升起,孔子站在这里望着流淌的沙河水,发出了千古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圣人阁前面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经考证也已有两千多年,树上硕果累累。67岁的黄梦春老人说,从他记事起这棵古树就年年挂满果子,惠泽乡亲,今年结的果子特别多。如今,古树被村民精心保护起来,已成为村子里的一景。

重视教育成传统

静静陪伴着圣人阁的,还有一座残缺的牌坊石碑,碑上刻着“旌表邑庠武生任钦妻”,落款为“大清乾隆二年”。

83岁的黄金星老人教了半辈子书,是村里公认的最有文化的老人。他说,石碑的背后有着一段凄婉的故事:本村人武生任钦娶了邻村姑娘为妻,任钦因病早逝,妻子肚子里有个遗腹子。任妻没有改嫁,上敬老人,下养孩子,将孩子抚养成才。任钦妻子的叔叔是乾隆幼时的老师,将侄女的故事说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就特敕建这一牌坊。据老人讲,早年石碑上有“圣曾”二字。

老人回忆,牌坊有三层楼高,在当年的村子里特别显眼。

黄金星说,妆头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从妆头村走出去的文化人比周边村子都多。“这也可能是孔老夫子带来的文气吧。”他风趣地说。

在妆头村,至今仍保留有5间与圣人阁同样古老的房屋。

75岁的刘长一住在其中两间房屋里。推开屋门,只见古老的砖墙差不多有半米厚,巨大的木梁稳稳地托着屋顶。屋内电视播放的节目一下子把人们带回了现实。

“屋里不漏,住着挺好的!”刘长一说。

刘长一介绍,这是他家传下来的祖屋,从他记事起就住在这里,他对老屋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不舍得搬离。有关部门曾对老屋做过鉴定,不属于危房。

另外3间老屋在老人所住房屋的对面,堆放着一些杂物,5间房子原本是一处宅子,因修路,道路从院内穿过。杨艳灵介绍,村里计划将3间古屋利用起来,或用作村史馆,记录古村落厚重的历史,见证巨大变迁。

古村传出新佳话

行走在妆头村,沿路人家几乎家家都有柿树,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驻村单位帮扶的。”杨艳灵感慨道。火红的柿子象征着如今村民一天天火红的生活。

妆头村有1923口人2067亩地(1亩≈666.67平方米)。古老的沙河给妆头村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传说,然而它也成为该村与外界接触的障碍。妆头村是邓李乡最为偏僻的村子之一,村民多外出务工增收。

前几年,在政策指导下,驻村第一书记来了,驻村工作队来了,村子里建起了广场,有了健身设施,点亮了路灯,建起了标准化厂房、村级光伏电站……如今的妆头村已经大变样。

记者见到黄梦春老人时,他刚从葡萄园里回来。妆头村在政策扶植下建起了大棚,引进种植阳光玫瑰,返租给村民种植管理。今年,黄梦春老人家一个大棚就净挣了近5万元。

为让古老的村庄变美,在驻村单位的支持下,村道两边种上了绿化树,村民房前屋后栽上了柿树等果树。如今,柿树已经进入丰果期,沉甸甸的柿子压弯了枝头,火红的柿子谱写着妆头村的新歌……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