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健康视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市首例骨髓瘤自体移植患者顺利出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2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取自身造血干细胞“自救”
我市首例骨髓瘤自体移植患者顺利出舱

骨髓瘤患者王女士在家人和医护人员陪同下,走出移植舱。
医护人员通过监控时刻观察移植舱内的情况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文/图

9月22日上午,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血液淋巴瘤科二病区,50岁的骨髓瘤患者王女士走出移植舱的那一刻,护士长送上一束鲜花:“祝贺你移植成功!”走廊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那是围观的病友发自内心的祝贺,也是为医生的高超医术点赞。王女士的顺利出舱,标志着平顶山市首例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获得成功。

农妇患上多发性骨髓瘤

王女士来自鲁山,是一名农村妇女,平时下地干农活,在家里做家务照顾老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今年春节前,她出现腰痛、无力等症状,刚开始以为是椎间盘突出症,但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还查出了贫血。春节过后,家人陪她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求治。该院血液淋巴瘤科二病区为她做了骨穿检查,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科主任许惠丽解释说,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王女士住院做了几个疗程的化疗后,病情得到了缓解,考虑到她还年轻,我们建议她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许惠丽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大剂量化疗将患者体内残留的骨髓瘤细胞尽可能清除,再将提前采集的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回输体内,该疗法目前被认为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有效方式。如果移植成功,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进入移植舱,化疗清除血液“杂物”

经过一番咨询,听了医生的详细解释,王女士决定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虽然市一院做过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但用移植手术治疗骨髓瘤患者还是第一次。在输血科、手麻科、急诊科、放疗科等多科室联动支持下,许惠丽带领科室团队为王女士制定了详尽的移植治疗方案。待王女士将身体调理到最佳状态后,今年6月,医生采取外周血采集方式从她体内采集了100毫升饱含“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悬液。之后,这些造血干细胞被贮存到零下80℃的冰箱内保存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8月29日,王女士正式进入移植舱,随后口服药物开始大剂量化疗进行预处理。“这个过程就像整地一样,把土壤里的杂草、石块等清除干净,等待播种。”许惠丽说,9月2日,把之前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就像是把种子播进了土壤,然后等待它发芽、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医院会通过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方式对患者给予生命支持。

治疗过程中,王女士的丈夫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专门为妻子做营养餐,保证她的营养。她的每顿餐和药物经过消毒后,通过一个传递窗,传递进移植舱。医护人员每天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并通过监控,时刻观察着她在舱内的一切。

生命种子成功“发芽”

9月16日,血常规检测显示,输入王女士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开始生根、发芽,预示着植入成功了。

9月21日,血常规检测显示,王女士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血液指标达到正常范围,可以出舱了。

9月22日上午,手捧鲜花的王女士回到普通病房,激动地说:“我现在很开心,感觉哪儿都很舒服。谢谢许主任和医护人员,把我照顾得可好了。”

据了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填补了我市该项技术的空白,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水平的治疗选择。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