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不少患者朋友咨询如何用药的问题,比如,医生说,这个药每天吃一次,应该什么时候吃?早中晚都可以吗?餐前还是餐后呢?医生给我开的这些药,有的餐前服用,有的餐后服用,分开吃太麻烦了,可以在餐前一次性服用吗?餐前服用到底是餐前多久呢?
对服药时间的种种疑问,我们要弄明白关键的一点:为何要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众所周知,人体内部有特定的生物时间表,即我们常说的生物钟,又称生物节律,具体是指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昼夜之间发生的周期性变化。许多药物的疗效之所以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是因为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好让进入机体的药物浓度顺应人体生物节律变化而发挥作用。举个例子,胆固醇合成的昼夜节律,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取决于影响胆固醇合成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这种酶的活性在一天之中会呈现不同的变化。在每天中午时分活性最低,而从午夜到凌晨则活性变高,其中午夜12点此酶活性最高,人体胆固醇的合成也在此时达到全天的高峰。因此,夜间是胆固醇控制的关键窗口。基于此,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建议在晚间或者临睡前服用,以顺应生物节律,抑制胆固醇的形成。
此外,人体还有血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等。由此可见,具体的服药时间是根据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动力学决定的,只有按照正确的时间服药,才能确保药物在人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治疗浓度,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药物浓度过低,药品起不到治疗作用;浓度过高,毒副反应会成倍增大。
正确的服药时间如此重要,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药品说明书中常见的药物服用时间。
1.晨服,指早晨起床后,进食早餐前1小时。晨服药物,可使药物直达病灶,迅速起效,还可减轻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泻药(乳果糖、硫酸镁等)、驱虫药,清晨服用可迅速起效;利尿药,晚上服药后,夜间的多次排尿会干扰睡眠,晨服更合适。
2.空腹,指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吃药时保持空腹就好了,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吃完药是不可以立马进食的)。空腹服药主要是为了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干扰,从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早餐前至少60分钟服用;恩替卡韦片,空腹服用,餐前或餐后至少2小时。
3.饭前,即餐前15-30分钟。因尚未进食,药物可充分作用于胃黏膜,迅速吸收发挥作用。比如,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餐前给药可使药物充分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因进食会延缓药物的吸收,需餐前;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格列吡嗪),餐前给药可使胰岛素分泌与血糖升高同步,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浓度。
4.饭中,指与食物同服,即进餐少许后服药,服完后继续用餐。比如,阿卡波糖(拜糖平),需餐前即刻吞服,或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因其起效迅速,药效时间短,与人体食物代谢所需时间相吻合,与食物同用能起到最大的降糖效果。
5.饭后,指饭后15-30分钟。饭后服药可减少胃肠道刺激。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中未指明给药时间的药物,都可在饭后服用,可避免或缓和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特别适用于对胃肠道有不良反应的药物。比如,部分解热镇痛药、抗菌药、化疗药物等,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6.睡前,指睡觉前15-30分钟。睡前服药可顺应节律变化,降低药物副作用对人体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比如,部分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有嗜睡的副作用,宜在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宜在睡前服用;哮喘多在夜间、凌晨发作,部分一日服用一次的长效平喘药,如孟鲁司特钠片等,宜在睡前服用,可起到预防作用。
7.必要时,指根据需要随时服用。比如,镇痛药、解热镇痛药、防晕船药等,均可以此法给药,以便及时缓解症状或进行抢救。
日常生活中,中西药联用的情况也颇为常见,而不同的用药机理,易造成药物之间互相发生作用。比如,乌梅与维生素B12同用,会降低维生素B12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在中西药联合使用时,最好有一定时间的间隔,一般来说,间隔时间应大于半小时。
需要提醒的是,同样的药物,用于不同的人群或者不同治疗目的,服药时间也不同,这就是药品摄入的个体化定制。
健康无小事,用药有讲究。作为普通用药患者,用药前,我们需谨遵医嘱或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疑问,及时咨询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的医务人员。毕竟,安全用药,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守护健康,才是我们的最终需求。
(平顶山市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主管药师 张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