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老年生活·俏夕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下象棋善理账的“村宝”
“爱管闲事”的热心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兵陈元申:
爱下象棋善理账的“村宝”

陈元申在院子里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吕占伟 文/图

98岁的陈元申是鲁山县健在的最年长抗战老兵,如今随同子女平静地生活在马楼乡燕楼村,爱找同村的老人“杀”象棋,有时会因为输赢跟对手争得面红耳赤。此外,老人还当过村里的会计,算盘打得好,账目算得清,是燕楼村的“村宝”。

8月7日上午,记者在陈元申家中见到他时,面容清瘦的他正端坐院内闭目养神,59岁的长子陈尽忠摇着蒲扇,帮父亲扇风赶蚊蝇。老人虽然有点耳背,但头脑清醒,思维清晰,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岁月,老人眼中有光,情绪激昂,话匣子彻底打开。

两度从戎保家卫国

1943年9月,时年19岁的陈元申在燕楼村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兵。在陕西韩城被编入第二战区大车运输队12中队。

陈元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日军的封锁为前线运送枪支弹药、军装、粮食、降落伞等各种军需物品,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陈元申得了一种“汗病”,差点丢了性命,便于当年农历六月初九回到燕楼村家中。

当年,陈元申结了婚,这时解放战争已经打响。1947年,他又报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到驻地在鲁山县城的豫陕鄂军区警卫营,其间见过邓小平、刘伯承等首长,还亲历了解放鲁山的战斗。

1948年9月,陈元申根据上级命令,连夜赶赴郑州参加支援解放郑州的战斗。陈元申所在的部队进入郑州后,被编入郑州警备区,负责郑州的社会治安管理维护。

耄耋老翁爱下象棋

1950年底,陈元申惦记家中的母亲,便从郑州回乡务农。回乡后,他凭借着三年私塾的文化底子在村里当了20多年会计,还曾在昭平台水库大坝和南北干渠工地营房的建设中负责伙食管理。

“陈元申老人在村里当会计时,所经管的账目都算得清清楚楚,是集体的好管家。”从燕楼村考上郑州大学、从河南城建学院退休的王春焱回忆说。

陈元申育有二女二子,子女均正直善良,勤劳孝敬。1993年,老伴儿去世,陈元申随着长子长媳一家人共同生活。

“俺爹不爱喝茶,爱喝稀面条、玉米糁,有时我去集市上买一碗羊肉汤,给他分成两顿喝。”陈尽忠说,父亲吃盐不重,口味偏淡,“早饭、午饭饭量正常,晚饭吃得较少”。

“今年初,俺爹还能拄着拐杖,推着老年助步车,独自一人到村口去散步。他还爱下象棋,脾气很厉害,为了一步棋,有时跟村里的老人们下着吵着。”陈尽忠说。

“仰望岳翁敬意生,治家报国留美名。一生耿正怀若谷,两度从戎不言功。晋中抗日策战马,郑州解放救伤兵。烟消云散归故里,广袤田园又躬耕。”这是陈元申的大女婿尹仁璞为他88岁寿辰作的一首诗,高度概括了陈元申的一生。

“陈元申老人可是俺村的‘村宝’。”燕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二良说,陈元申是鲁山县健在的最年长抗战老兵,2015年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各级政府部门和关爱抗战老兵组织不断来看望他。

“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村干部的好作风,村里变化很大,路修得很好,学校盖了新楼,村民们的房子越盖越好,小轿车也越来越多,我这辈子算是开了眼界了。我常跟孩子和孙辈们说,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陈元申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