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今年或遇“秋老虎”
我国前7个月外贸实现较快增长
陕西周至:烟火巷子点亮夏日“夜经济”
台湾新增2204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调整
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两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或遇“秋老虎”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记者王立彬)今年8月7日为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事实上,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俗话说:“热在三伏”,立秋往往还处在中伏,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气爽,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等到白露前后。“秋后一伏”,这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难熬”的,对农民和农业来说也是宝贵的。

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今年是晚立秋,虎年可能会遇见“秋老虎”,怕热的人自然更喜欢“早立秋,凉飕飕”。但对农事而言,却是“七月立秋样样收,六月立秋样样丢”。因为如果农历七月立秋,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长势好、产量高;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天气很快要变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

“立”,就是开始;“秋”,就是禾熟。立秋首先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从南方到北方,中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迅速膨大。所以立秋之后,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农谚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每一句农谚背后,都蕴含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农业知识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就是说立秋时节,棉花及时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可以减少烂铃落铃,促丰收;“七挖金,八挖银”,说的是立秋前要赶紧锄草、翻土,这样立秋以后杂草就不能生根了,秋挖可以“斩草除根”,疏松土壤,蓄水保墒。

说起立秋养生,民间有“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秋季适宜人体进补,立秋后一段时间内暑气仍盛,湿度也很大,人们会有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夏季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油腻,宜食清热健脾、利湿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香蕉、梨等。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