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悠悠制鼓情
纯情难忘
鲁山揽锅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山揽锅菜

 

◎杜光松(河南平顶山)

说起鲁山美食,最有名气的要数揽锅菜了。那肥而不腻的条子肉、酥软香嫩的丸子、青绿爽脆的蒜苗以及金针、蕨菜等山野菜,让人垂涎欲滴。

揽锅菜,听起来文绉绉的,一个“揽”字,可以想见其内容之丰富。揽锅菜在乡下的叫法,应该是大锅菜、杂烩菜。这是以前农家逢年过节才有的美味,是招待客人的佳肴。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时母亲才舍得做大锅菜。大年初一早上,母亲很早就起了床,先把煮过的大肉切成长条形,再切了葱姜蒜,生起柴火,倒进铁锅里放入酱油、辣椒等调料爆炒一番,铲出来搁在碗里备用。然后,她又把萝卜片舀进锅里,放些豆腐条、粉条、肉丸子、海带丝、大白菜,拉起风箱炖起来,等快熟了,就把爆炒好的长条肉倒在上面,顿时香气四溢。为防止变凉,母亲把铁锅端到堂屋里,放在煤火炉上。

屋外大雪纷纷,寒风呼叫,刮得门鼻儿直响。一家人围坐在煤火炉边,吃着说着,其乐融融。我狼吞虎咽,问母亲这是啥菜,真好吃。母亲说这是大锅菜,各种菜肴放在一起熬一大锅,柴火熬的,老辈传下来的。

熬,应该读轻声,任凭再大的苦,都要熬下去。熬一大锅菜,也是熬日子过,总有所盼望。其实,生命的真相就是“熬”,梅花熬过了寒冬,才能傲然挺立;人,熬过了苦难,才能重生。

我的心里起了涟漪,暗暗发誓要努力学习,将来有钱了天天可以吃大锅菜。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一路坎坎坷坷走出了乡村。当我准备报答母亲时,她却在那年冬天驾鹤西去,从此天堂遥远,只能梦里相见。

小城有春风,一到便繁华。鲁山揽锅菜是杨根宪最先打出的招牌,一推出就深受人们欢迎,经营几十年来,生意仍是火红。杨根宪是吃过苦的人,父亲早亡,他吃百家饭,由姑姑拉扯大,最终熬过了苦难的岁月。他头脑灵活,为人实诚,忘不了养育自己的父老乡亲。有人进店就餐,总会亲切地说:回来了。那种亲,让人暖。如今,随着年纪渐长,诸事繁多,他把生意交给从部队退伍的儿子杨九令,自己退居幕后指导。

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关键在于熬,熬不过,出局;熬得住,出众。

鲁山揽锅菜主料是大肉,纯正的土猪肉,经过焖炒,色泽美观;配料是油炸肉丸、蕨菜、时令蔬菜、油焖豆腐、粉条等;调料用豆瓣酱、五香大料等精心配制。一大碗揽锅菜端上来,热气腾腾,香辣适度,既过瘾又解馋。

做揽锅菜,拳菜少不了。拳菜是鲁山当地的山野菜,又名“如意菜”。它的样子形似小拳头,再加上它的茎,远远看去就像一把如意。人们喜欢吃拳菜,不仅因其营养价值高,也有讨如意好彩头之意。不过,吃拳菜,需要提前一天用冷水泡开,制作时再用水煮,才能不涩不苦,清爽滑润。

一道美食也是一种文化。鲁山揽锅菜,豆腐象征福气,白菜象征财气,粉条象征条条是道,丸子象征团团圆圆。各种食材的融合,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包容。

揽锅菜,是美味,是幸福,也是浓浓的乡愁。动身跋涉千里,回首鬓染霜华。回鲁山看看,揽锅菜早已遍布大街小巷,欢歌笑语皆贵客,灯火阑珊夜未央。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