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老年生活·俏夕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披荆斩棘修路二十载
阳光能刺激男性进食与增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郏县退休教师高铁城:
披荆斩棘修路二十载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孙书贤

“太阳出来放光明,光辉照到郏县城。城西北有座大龙山,走出来一位鹰城新雷锋。年迈已有八十岁,身材魁伟真威风。要问老人是哪个,名字就叫高铁城……”7月16日上午,郏县安良镇高楼村文化大院内简板清脆响,弦子旋律悠扬动听,由郏县安良镇党委政府、郏县曲艺家协会组织的河南坠子《鹰城雷锋高铁城》曲艺演唱会在此举行首场演出,曲艺表演艺术家徐常现声情并茂地倾情演唱,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高铁城是谁,背后有何感人故事?记者现场采访了80岁退休教师高铁城和当地的干部群众。

退休义务修山路

站在记者面前的高铁城身穿白衬衣、蓝裤子,一双普通的球鞋。已经80岁高龄的他双目有神,精神矍铄。“前段时间我又投入5000元,把修过的山路维护了一遍。”说起修路,高铁城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1964年,高铁城成为安良镇高楼村小学的一名教师。“早在教学的时候看到孩子们上学、群众出行的山路坎坷难走,我就萌生了修路的念头。”高铁城说,2002年,他从高楼村小学退休后很快付诸了行动。

高门垌村到高楼村没有一条正经的路,孩子到高楼村上学要翻沟爬坡,十分不安全。高铁城挑起箩筐,带着铁锨镐头上山了。一个人想修好一条山路,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高铁城没有打退堂鼓。“自己认准的事,就要把它干到底。”高铁城说,山上荆棘多石头多,往往撬起一块石头就得用大半天时间。为清除荆棘,他的手和脸常常被划得鲜血直流。为了能多些时间开挖土方,他每天天不亮就带上干粮和工具上山修路。山路上,高铁城一铁锨一铁锨地挖,饿了,他就着山泉水吃点干粮,一直干到夜晚繁星高挂才收工。高铁城的行动感动了高门垌的乡亲们,全村男女老少带着工具、拉上车子,主动加入到了修路的行列中。

为鼓励大家修路,高铁城自掏腰包买香烟、糖、口乐、啤酒来慰劳大家。3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一条宽4米、长3000米的山路修通了,三轮车、摩托车、汽车、拖拉机把化肥运进来了,把山货运出去,村民们的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了。由于山路难行,这个村过去只有3个学生上学,后来上学的学生增加到了12个。

高楼村新水库到水桥南长1公里的山路中间有座石拱桥,这是高楼街北1—5生产组1000余人的生产路。由于这里地势低洼,又是土路,一到雨雪天便成了一个又一个塘,给村民下地生产带来极大不便。2005年底,高铁城发出了维修这条路的倡议。看到村民意见不统一,高铁城就和村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修路的好处。为了鼓励村民修路,村委会每天为参加修路的车辆补助5元油钱,高铁城又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每台车辆补助10元钱的油钱,村民修路的热情高涨起来,共出动劳动力430多人,车辆30多台,经过紧张施工,这条生产路从此告别了“雨天成塘”的历史。

此后,高铁城又用了6年时间投入巨大精力,个人出资邀请村民、租赁机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修通了高楼至高门垌、孙垌、高垌、后王庄等附近村子的16条约26公里长的山路,使沟深坡大、坎坷难走的羊肠小路,变成了可以通车的平坦大道。

甘做山区护路工

路修好了,高铁城又当起了义务护路工。山区道路大都是顺势而修,遇到夏季,顺沟而灌的洪水将沿河建的路冲得“面目全非”。高铁城就挖沟补沿,铺垫路面。雨后,高铁城的头件事就是扛上工具,把被水冲出来的沟沟壑壑填平。路基塌了,他就搬来石头重新垒好,再挑来沙土铺垫。

就这样,20年来,家境并不富裕的高铁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000多元,投工2000多个,带领群众投工22000多个,精心维护着修路成果。

今年6月,高铁城花了5000元对铺好的道路又进行了一遍维护。

“他在生活上抠得很,连菜都舍不得买”。村民高志国说,高铁城总是从地里摘一些野玉米菜、红薯叶回家吃。高铁城不会骑自行车,每次去县里舍不得坐车,来回10多公里总是步行。无论回来得多晚,他也舍不得在外边买一碗饭,一身衣服从来都是几十元就搞定了。

在生活上舍不得花钱,可修起路来高铁城却毫不吝啬。“这几年,不说投入的工夫,光是直接花在修路上的钱也有5万多元吧。”安良镇政府老干部组长孙佺殿说。

高铁城的老伴儿马月妮说:“只要他心里高兴,愿意修路,我还会支持他。原来村里几条山路不通车,农忙时乡亲们收的庄稼只能抬回家,现在路宽了,车通了,看到乡亲们的高兴样儿,我觉得他的付出是值得的。”

高铁城20年来节衣缩食、义务修路的先进事迹感动了鹰城,先后被授予平顶山市离退休干部个人先进模范、鹰城雷锋等殊荣。

高楼村和附近村的村民为表达对高铁城义务修路的感激之情,特意在山道旁边为他立下修路纪念碑,上面刻着:愚公移山,甘做当代新愚公,无怨无悔报党恩。

“我想趁现在还有力气,就发挥余热。我要抓紧时间为村民多办好事、办实事,把路一直修下去。”高铁城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