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归根”鹰才鹰商寻访大行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技助力 智慧农业绘“姜”来
返乡种菇 壮大村集体经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伟旗:
科技助力 智慧农业绘“姜”来

李伟旗(右)在田里查看姜苗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巫鹏 文/图

归根者简介:

李伟旗,56岁,宝丰县十大乡土人才,平顶山益康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归根者感悟:

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将继续加大科技引入力度,让高科技助力农业丰产丰收,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科技进步必须有科技人才支撑,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的人才“归根”工程,为我在农村广阔天地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支持。我将加倍努力,在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7月14日,在位于宝丰县商酒务镇张庄村益康农业生姜种植基地内,已经出土的姜苗一片碧绿,预示着又是一个好年景。在基地内的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系统控制室,李伟旗正在操作系统,为姜苗浇水施肥。

外出创业事业有成

李伟旗是土生土长的张庄村人,高中毕业在家当了3年电工。1987年,不甘心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李伟旗按捺不住外出闯荡的心,带着刚刚新婚几个月的妻子来到市区,在姑妈的帮助下加入了创业大军。

靠着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李伟旗慢慢站稳了脚。从童装到成人服装,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1995年10月,李伟旗在体育路上接了个服装店,从接手到春节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李伟旗除了把3万元的转让费挣回来之外,还净挣了两万多元,这让他的生意走上了快车道。

此后,李伟旗先后开过饭店,经营过建材,渐渐地有了不少积蓄。

智慧农业绘就“姜”来

2014年,李伟旗回到老家流转680亩土地种小麦、玉米、黄豆、红薯,还种过300亩的中药,可令李伟旗没想到的是,短短3年时间自己带回来的400万元赔了个一干二净。

痛定思痛,不服输的李伟旗认真查找原因,借钱、贷款再次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李伟旗发现,自己流转的土地多为丘陵地,土地贫瘠。为此,他找专家寻找改良土地的方法。

土地改良了,产量也随之上升,从此前的亩产二三百斤(1斤=500克)到现在的上千斤,加上这几年粮价上涨,李伟旗慢慢缓了过来。

2019年,李伟旗从山东生姜研究院引进全新产品“生姜1号”开始试种,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2020年,他又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储藏地窖。后来,他花17万元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该系统可以精准浇水、施肥,提高了生姜质量和产量。

李伟旗的生姜种植基地有开沟机、种姜机、覆膜机、覆土机、洗姜机等机械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如今已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如今,李伟旗通过流转,种植1700亩小麦、玉米,100亩桃树、梨树和核桃树,300亩生姜。

随着益康农业生姜种植的产量、品质不断提高,该基地因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被选为宝丰县唯一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他本人也获评“宝丰县十大乡土人才”。李伟旗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全县多个乡镇带动起了许多种植户,推广面积近2000亩,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生姜产业。

为进一步增加生产效益,拉长产业链条,目前益康农业生姜种植基地在准备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已经研发出了姜丝、姜茶、姜糕、姜糖等深加工产品,还正在与外地公司合作上马生产线,以更好地带动周边生姜种植户提高收入,把生姜产业链条拉长、产业做大,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