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汐
“历史有阳,不得观剧”。近日,广东佛山大剧院因拒绝新冠阳性康复者入场而引发关注。
剧可以不看,但人总要吃饭。据《新闻晨报》报道,在上海的劳务中介招聘中,多家企业包括知名企业明确告知“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要求查验应聘者近两个月的核酸检测记录。求职无门,方舱志愿者、新冠阳性康复者陈峰流浪街头,阿芬被迫“躲在虹桥卫生间”。企业或许是担心康复者“复阳”导致停工、担责,为自保而预防,但这种赤裸裸的就业歧视,明显违反了《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7月11日,上海市政府再次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应一视同仁,“不得歧视阳性感染者”。
仅靠法律条文、政府倡议,很难拿掉大家的有色眼镜。对感染者的歧视涉及多个方面,很多人战胜了病毒,却变成了行走的“污点”,手机一出,“码”上现形,或被小区拒之门外,或遭邻里白眼冷待,或享“层层加码”待遇,再也回不到从前。居民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既往病史都属个人隐私,却频频在微信群里“大白天下”,还有营销号借此编造各种离奇故事,这些侵权行为在疫情防控的“光环”下仿佛有了豁免权。
因疫情防控需要让渡居民的隐私数据时,范围要适度把控,不该“昭告天下”,供人随意查询。不妨从技术层面着手,或健康码不再显示1个月前核酸信息,或在健康码中遮挡核酸检测阳性记录,实行仅后台可见的人性化操作,保护康复者的隐私。
新冠阳性康复者没有传染性,这在研究中已成共识。歧视缘于恐惧和无知,加强科普,激浊扬清,树立心理免疫,也是应有之义。目前,全国累计治愈的新冠患者有29万多人。病毒面前,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被波及呢?保护“历史有阳”者,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