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副刊
3上一版
 
茶马古道上的“吹糖人”
平凡之美
修北干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马古道上的“吹糖人”

 

◎孙利芳(河南汝州)

漫步茶马古道,汝州中大街。

青砖黛瓦,巍峨的青石牌坊,流光溢彩的“中大街”三个大字,一下子让人仿佛穿越了缱绻的时光,梦回明清。一个“吹糖人”的幌子随风摇摆,格外引人注目。

有些记忆,即便被岁月尘封了多年,只要风儿轻轻掀起一条小缝,那久远的回味和遐思,便如一缕春风,一下子吹进了整个心房。

记得儿时,每到寒冬腊月,过冬的大白菜入窖,绿油油的小麦盖上白白的棉被,过年的红薯粉条儿已然挂满了绳子,整个村庄开始酝酿过年的味道。

突然,咚咚呛几声锣鼓声响,一声“吹糖人儿喽——”的呼喊划破静谧的长空。孩童呼喊着“吹糖人了,吹糖人了”,从村子各处向喊声处聚集,一个个张大了嘴巴,期待吹糖人的神奇一幕。

走街串户的手艺人不慌不忙放下担子,生起炉火,在炉灶上放上一口小锅。不一会儿,小锅里淡黄色的糖稀开始嗤嗤地冒热气,散发出甜甜的味道。手艺人不停地搅拌着,直到糖稀挑起来连成一条线,便开始制作糖人了。

“我要小兔子”“我要大公鸡”“我要梅花鹿”“我要大老虎”,孩子们争先恐后呼喊着。手艺人乐呵呵地笑:“不着急,不着急,人人都有份儿。”

长长的耳朵,圆圆的肚子,粗短的四肢和尾巴,吹拉提捏之间,小兔的身体一气呵成。手艺人拿出一根牙签,在红色的小瓶里蘸了一下,点了两点,两只红色的眼睛出现,小兔子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最后,手艺人拿出一根竹签,从小兔的肚子下面扎进去,一个小兔糖人便完工了。

在一群孩子羡慕的眼神中,首先拿到糖人的孩子骄傲地举起糖人,一口啃下去,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他夸张地伸长脖子做吞咽动作,拉长声音说:“好脆,好甜!”直馋得其他孩子越发着急,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如今的汝州中大街,吹糖人的,是赵氏非遗传承人。

与记忆中相比,现在吹糖人的装备先进了许多,液化气灶上的一口小锅内,糖稀热气腾腾。赵老师一边搅拌一边笑着说:“做糖人最重要的是做糖稀,红薯糖、麦芽糖、红糖,还有小米糖,它们的比例一定要调好,太稠不容易吹,太稀又不容易成型。”只见他从锅里捏出一块糖稀,反复揉搓均匀后放在掌心,捏成带底的圆柱形,最后再把上面的口捏紧封好,中间形成空心。他说,里面一定要留空心,否则就无法吹气,也就无法制作糖人儿了。

小时候,懵懂的我不知道吹糖人儿的技艺原理,只知道那一口锅,那一双手,那一团团糖稀,那一口口气,都那么神秘,只要一吹一拉,一提一捏,不到两分钟时间,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便出现在眼前。

赵老师笑着说:“吹糖人,不但要掌握糖稀调制的秘诀,更考验手上和吹气的功夫。该吹时一定要吹,手要快,配合要天衣无缝,还要在两三分钟之内做好,不然糖稀冷却凝结,就无法再改变形状了。”

热火熬成妙趣泥,吹捏扯拽化神奇。飞禽走兽皆如画,一入口中润蜜稀。看似短短的两三分钟,却是手艺人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所在。如今,吹糖人的非遗文化绽放在古朴的汝州中大街,绽放在茶马古道的徐徐清风中。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