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怕鬼的母亲
书籍的过度包装
夏至吃面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籍的过度包装

 

◎袁占才(河南鲁山)

这几年,我很少进书店。其中一个原因,进去也买不到想看的书了。不是没好书可买,是不知道买哪部好——好多书的外面都用塑料薄膜封着,要想打开翻一下目录,读几行再作定夺,营业员不让,说打开了就得买。隔皮断货,怎能知道内里啥货?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作者,我也不敢随便买了。好文章,这儿选那儿编,不少集子里都收,再起个新鲜书名,实际还是那几篇旧文。

不知何时,书的外面都要加这层“裹脚布”。出版社是出于什么考虑?好看,防潮?却是挡了人们选购图书的欲望。

我惊诧于今天书的过度包装。家中十来架书,有一半是大开本,精装。有的内文用的铜版纸,砖头厚,要读得放桌子上摊开来,正襟危坐读。这些书,多官方所出,属赠送性质,虽有收藏价值,但用不着费心细读。有的在送时还附个手提袋子,书外有硬盒,书封是硬壳,封外还附个软皮儿,看定价动辄数百元。要不是赠来,工薪一族是买不起的。

遥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书很少有精装简装之分。那时的书几乎都是32开本,四五百页的一部长篇小说厚不过寸许,无论是在厕间、枕上、途中,皆可随意翻看、携带。那一阶段买的书,我全部认真读过,有的不只看一遍。书的定价有几分、有几毛,很少超过一块的。犹记1982年,广播出版社出的《阅读和欣赏》,一套9本,分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一本三四毛钱。隔段时间,我就跑书店去问新的出来没有。如有,用节俭下来的钱乐颠颠买了,回家早读夜读。我浅薄的古文功力,就是那时铺下的。直到现在,我的书架上,还充盈着两架那时购买的薄薄的32开本图书,虽然书页已泛黄,但时不时抽出一本翻翻看看,心中温暖许多。

精装本的图书虽亦塞满了家中的好几个书架,却大多崭新地矗立着。心境不净,时间又被各种各样的杂事切割,无心坐下来详读。再者,很多精美的图书得摊在书桌上读。颈椎不痛腰椎痛,偌大的书桌,也容不下有心闲读了。有些零星的空儿可挤,却又因这些书过于厚重不便携带展开阅读,而只好作罢。

今之社会发展,早已过了书荒年代。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出版越来越便捷,书籍之装帧越来越考究。一方面,书价之贵,令读书人望而兴叹;一方面,电子书的普及,又使很多人不再缺好书读了。可网络阅读较之纸质阅读,毕竟有着天壤之别。出版社出书不比有人自费出书,大可为读者考虑,为定价着想,不必用厚纸,更不必用大开本,再塑薄膜,过度包装。只在印刷质量、封面装帧和排版设计上多下些功夫即可。

读精装书不一定高雅,读平装书无伤大雅。读者关心的,主要是书的精髓与思想,是文字本身所带来的享受。薄薄的小册子,何时何地,随心随意的,更容易让人体验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