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如夏荷
我的母亲
美丽的相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母亲

 

◎肖彩蕊(河南郏县)

我的母亲2013年6月去世,享年91岁。她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村老太太,也是我们周围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人。

母亲很小时候就没有了爹娘,和哥哥妹妹跟着伯父伯母长大。为了不成为伯伯家的累赘,她有活抢着干,最晚一个吃饭,十二岁时学会了扬场,还和哥哥争着扛麦袋。母亲上年纪以后经常腰痛,那是她未成年时争强好胜落下的病根。

母亲出嫁那一年正赶上伤寒病大流行,婚后不到一年,我的伯母撇下三个女儿和仅半岁的儿子撒手人寰,伯父不久被国民党抓走当兵,爷爷染伤寒病去世,奶奶哭瞎了双眼,好好一个家面临崩溃。母亲绝望地向舅舅求助。舅舅自幼与我母亲一起饱受失去父母之痛,对母亲的遭遇感同身受,他鼓励母亲再苦再难也要把这几个孩子抚养大。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宽厚善良之心,在舅舅的扶持下,母亲硬是把伯父伯母留下的四个孩子抚养成人,成家立业。

几十年里,母亲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她常常告诫我们,举头三尺有神灵,善恶不用自己说。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普通农家的穷不是一般的穷,加上我家人多劳力少,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一年连着一年。但不管饭多饭少,一定是先让老人吃,再让侄子侄女吃,母亲绝对最后一个吃,往往十次里有八次九次是把锅底刮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加半碗开水喝下。

父亲在村南洼开了半亩多荒地,秋季会种些水稻。打下新谷后,母亲扳着指头一家一家挨着算,六个姑姑哪家要娶媳妇办婚宴,哪个外甥生小孩待米面客,用水桶一桶两桶当场分好,近者通知来取,远者派我们送去。年年种稻谷,家里也没吃过几次大米饭。母亲知道我们不是那么情愿,就说:只要能给别人,说明咱有;等到向别人伸手要,咱家就真是穷了。

堂哥成年后一直在村里当干部,嫂子身体不好而且也不怎么会做饭,几个未成年的子女不能干活,农忙时节常常让我姐家的几个孩子来帮忙。可是每次老表们从地里干活回来,母亲都要我喊他们回我家吃饭。我不理解,娘说,快去吧,他们干半天活,早饿坏了。要记住,家没有吃穷的,只有败光的!母亲对儿孙辈个个都亲,他们对我母亲自然是千般敬万般爱。不管谁家里有难事都找她,心里有委屈也找她。母亲是我们家族的主心骨。

父母吃苦受累,养活我们两家人,到七十多岁时仍丢不下家里的农活。父亲76岁那年突然晕厥,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去世。我们追悔莫及,下决心好好孝敬母亲,让她老人家能安度晚年。母亲搬进县城后,生活上一直不习惯,却从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始终用阳光一样的笑脸展示着内心的坦然和满足。住儿子家里夸媳妇好,住女儿家里夸女婿好。当然,这个“适应”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对儿女们的理解。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让她不满意的事,更没有让她生气的事,夸奖人倒是她一辈子的习惯。

母亲一生追求完美,在苦胆煮黄连的日子里,她用心、用情、用爱、用善良和热诚追求精神道义上的完美,心灵心愿的完美;当我们日子变好了,条件改善了,她倾其所有,用其所能,用理解的微笑、知心的暖语,用她顽强的精神、纯朴的心,为一家人传递快乐,增添喜悦,让家人备受慰藉。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